陸集社區(qū)黨員許燕堅守在核酸采樣現場
石橋社區(qū)黨員張文君就地取材,自制采樣神器
陸大村黨員樓棟長,化身“全能型大白”
核酸采樣忙,巾幗黨性紅。許燕,是陸集社區(qū)黨總支委員,也是一名巾幗志愿者。在4月22日開展的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中,從黎明破曉到烈日炎炎,再到夜幕低沉、午夜降臨,她恪守采樣登記崗位,連續(xù)在崗十幾個小時。
疲憊寫在臉上,心疼在同事的心里,考慮到她前幾年才進行過大手術,同事們勸她休息會,許燕笑笑說:“沒事,我還行,能堅持住,我多干一點,就能多登記幾個人。”
累了就趴一會,困了就趁沒人的時候起來走一走,沖鋒在前、負重前行,許燕用實際行動讓巾幗黨性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綻放光芒。
“疫”線寸步不讓,身后便是家園。4月22日和24日的全員核酸檢測中,陸春林作為滬上人家小區(qū)的一名黨員樓棟長挺身在前,成為南區(qū)檢測點的中堅力量,化身“全能型大白”,收集信息、核酸采樣、入戶登記,處處都是他的身影,夜幕降臨,他又變身安裝接通電燈的“大白”,確保檢測點正常運轉。
“哪里需要哪里搬”,陸春林毫無怨言、埋頭苦干,將一名普通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最一線彰顯的淋漓盡致。
“天公不作美”,神器來幫忙。4月24日,應包河區(qū)全員核酸檢測工作要求,駱崗街道石橋社區(qū)迅速部署,立即組織黨員上崗。
在檢測過程中,黨員張文君發(fā)現由于光照強烈和反光,在進行信息登記時,手機掃碼經常無法正常讀取安康碼和身份證信息,嚴重影響了掃碼進度和采樣速度。
為解決這個問題,張文君靈機一動、就地取材,利用一次性紙杯,在底部掏個洞,自制了紙杯掃碼神器,有效遮擋了外部強光,提高了掃碼速度,減少居民等待時間。
此外,為便于夜晚采樣,在石橋社區(qū)榆林橋畔核酸檢測點黨員志愿者們還自制了垃圾袋吊燈,將“廢物利用”發(fā)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