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力量催人奮進,總有一些場景溫暖人心。疫情籠罩之下,我們身處的這座城市并未沉寂。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醫生、護士、警察、黨員干部或者志愿者,他們是丈夫、妻子、父母亦或是子女,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堅守崗位戰“疫情”,夜以繼日守“疫線”,用一顆顆滾燙的心去勇敢、去奉獻、去希望,每天上演著“人世間”的故事。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也向我們訴說著只要齊心協力,人世間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包公街道軍區社區全體工作人員進一步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黨委書記李瑾的帶領下,不畏風險,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為社區居民筑牢疫情防控墻。
勇——社區書記始終在一線
春寒料峭,站在冷風中的一位嬌小的身影,忙碌在各個值守點進行現場工作指揮,她是軍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瑾。4月17日社區開展“雨前行動”應急實戰演練,第二天李瑾同志便召集所有社區工作人員召開總結會,對核酸采樣現場工作流程進行細化規范,對現場做到合理分工。4月21日她接到全員核酸檢測的緊急通知后,第一時間扛起指揮的大旗,站到了關乎居民生命安全的最前沿。針對核酸檢測當天的時間安排,確定各樓棟檢測順序和大致的檢測時間段,優化檢測線路,減少居民等待時間。她隨身帶著對講機,對現場工作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進行合理分工,保證各項工作專人負責,在確保核酸檢測現場秩序的同時做到群眾應檢盡檢。
忙——身處陣眼,24小時響應
核酸檢測當天,社區工作群、志愿者群、物業群等各個微信群成為她的指揮主陣地,來不及打字就通過語音通知,一條條指令清晰準確,也得到了大家的迅速響應。她不顧疲勞,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在廣電南小區、東環廣場小區等核酸檢測采樣現場,在徽州大道沿線的疫情值守點,無不留下她奮進的腳步和忙碌的身影。40多個抗疫的日日夜夜、日均18小時超負荷工作,李瑾常常工作到深夜從辦公桌前站起來感到頭暈目眩,本想請假隔天晚點來上班,第二天卻依然準時出現在辦公室堅守崗位。在她的周密部署下,多方聯動,筑起了社區防疫的銅墻鐵壁,“天使白”“守護藍”“志愿紅”成為抗疫一線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暖——溫暖社區溫暖群眾
在防疫工作中,她也是處處從群眾的角度出發,為群眾著想。她親自上門,耐心指導徽州大道沿線商家如何申領企業安康碼、督促商家對進門客人“掃二碼”;她走訪每個疫情防控卡點,為下沉干部親手送上感謝信;她會詢問每一位工作人員、志愿者、下沉干部有沒有按時吃飯;她叮囑社區工作人員注意添衣保暖……當前的特殊形勢下,她在嚴格執行要求、保障群眾生命安全的同時,也想方設法尋找更方便群眾的科學方案。例如全員核酸檢測點位的安排工作,她與社區同事反復討論到凌晨12點后,想辦法既方便居民、樓宇白領,又盡量合理安排檢測點的工作人員,最后終于確定了一個較為科學的方案。
作為社區黨委書記,李瑾始終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她的足跡遍布軍區社區的各個卡點、核酸檢測點、小區庭院、轄區寫字樓等區域。她是一名普通的社區書記,也是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萬千黨員的縮影。“基層防疫是重中之重,有我們在,群眾放心。最近工作壓力大,也很忙,但這些付出與群眾的生命健康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能為群眾做點事,我覺得很值得,很有意義。”李瑾信心滿滿地說道。
她是家人惦記的女兒、妻子、兒媳、母親,而在這場戰“疫”中,她作為一名黨員、一名社區黨委書記,以社區為家,穿上戰袍奔赴屬于自己的戰場。她的眼神里寫滿了擔當,身形里潛藏著強韌,抗疫的腳步更加的堅定。在這最美的陽春四月天,像她一樣平凡而偉大的基層干部們擔負起一線最艱巨的防控組織任務,沖鋒在前,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團結群眾站在戰“疫”的最前沿,同心戰“疫”,相信勝利的曙光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