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圩鎮黨員教育工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重在發揮輻射、引領、示范作用上入手,立足實際,以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服務發展為宗旨,“五突出”開辟“五大窗口”,推動新時代黨的組織生活提質增效。
突出服務大局,開辟政治錘煉窗口,加強黨性修養。堅持黨性教育“主課”地位,推動黨員日常教育和“三會一課”有機結合。利用萬村網頁、QQ群、微信群等,及時推送政策信息、文明新風等內容,收集民意,交流討論,真正做到“政策宣傳覆蓋廣、信息傳播零障礙、互動交流感悟深”。合肥市委組織部品牌欄目《康莊之路》大型基層訪談節目走進大圩,建立全市首個鎮級標準化黨校,2021年黨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輔導6次,參訓人員達550人次。開設“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主題融媒體欄目《東大圩》,發掘鄉賢資源組建草根宣講團,黨員群眾暢談家鄉變化,多措并舉持續抓好思想政治建設,推動全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突出規范管理,開辟學用實效窗口,樹牢底線思維。大圩鎮現有“六有”標準化遠教終端站點15個,先后獲評省、市級示范終端站點1個、省級學用示范基地1個、市級學用示范基地2個。堅持把黨員教育工作列入基層黨建工作“責任清單”,納入黨建年度考核和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嚴格考核萬村網頁全鎮、村每月更新條數,對網頁內容的及時性、豐富性進行考核,開展“回頭看”工作,發現內容錯誤或表述不當的信息及時更正和刪除,對自行采寫的信息嚴格落實“三審”制度,切實推動黨員教育工作落地落實。
突出創新發展,開辟技能培訓窗口,助力鄉村振興。實施黨建“聚合”工程,推行“遠教+基地+農戶”學用模式,將遠教站點建到田間地頭,在“葡萄架下”率先啟動包河區鄉村振興直播大講堂,將黨員遠程教育課程送到群眾身邊,將遠程教育辦得群眾喜聞樂見。積極引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瀏覽組工微信和手機報,提高閱讀實效。拓展遠程教育服務功能,利用遠教系列平臺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傳授葡萄種植、銷售經驗,以及葡萄、蔬菜等農作物田間管理經驗,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每年組織培訓60余次,輻射帶動2000余人,帶領群眾致富。2020年疫情汛情期間,經過線上線下共同發力,3000萬斤大圩葡萄售罄,其中約450萬斤通過電商渠道銷售出去。
突出生動實效,開辟文化惠民窗口,傳承圩美鄉愁。面對崗區征遷、圩區提升、村社融合三大任務,大圩鎮黨委牢牢把握黨建引領這根紅線,針對群眾集中居住安置的現狀,因地制宜建設金葡萄遠程教育文化廣場,廣泛征求民意,制定播放計劃和內容,開設紅色影院,觀看紅色電影、黨史教育、鄉村發展紀錄片等,利用省市文聯志愿資源,邀請專家授課、指導、點評,開展民俗文化展演、睦鄰文化節等活動,讓遠教廣場成為黨員受教育當表率的“練武場”,農民學知識增收入的“金窩窩”,群眾因趣結緣熟識的“睦鄰園”。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等線上線下開展主題宣講150余場,受眾達7000人次。2021年5月,榮獲“安徽省理論宣講示范基地”榮譽。
突出隊伍建設,開辟成長課堂窗口,增強組織“軟實力”。2022年2月21日,大圩鎮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長課堂首期黨務專題開課,大圩鎮黨建辦工作人員、各村和機關黨組織黨務工作者參加會議。會上既有集體學思深悟,也有工作伙伴“手把手”教授,還有緊貼實際的交流分析,引起全體與會人員的共鳴,匯聚起勠力同心、干事創業的正能量。缺什么講什么,用什么鉆什么,成長課堂將繼續采取專家授課、交流研學、領學促學、競賽考試等多種形式開展,將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抓緊、抓實、抓細,深入實施黨支部建設提升行動,打造自身建設強、黨員隊伍強、服務群眾強的“三強”型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