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發展,需要大國工匠;邁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退伍后的許明惠同志用實際行動印證著這句話的精神。許明惠同志從退伍后就來到青年社區工作,這位“社區工匠”在平凡的社區基層工作中筑造著不平凡的“建筑”。
扎根基層,筑造居民群眾的“頂梁柱”
“我工齡已經41年了,目前社區工齡最長的就是我了!這么多年來始終堅持的事就是只要組織上安排的事情,一定會去做!”許明惠自豪的說道。退伍后許明惠主要從事社區的后勤工作,他做事細致,堅守原則,經常和轄區居民聊天,拉家常,聽聽他們對社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許多居民群眾需要向社區反映的問題就這樣在樓道處、房門下得到了解決。為提升社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不管是在拆遷外調,還是居民辦事開證明,許明惠積極為社區居民辦實事、圓心愿,為居民辦了不少實事、好事,獲得了社區居民的一致認可和支持。在他的幫助下,居民們不僅有了辦事求助的“頂梁柱”,更是傳遞了和諧友愛的社區氛圍。
赴險如夷,筑造防汛抗洪的安全“堡壘”
“每年的防汛抗洪都參與,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的抗洪搶險。”許明惠面色沉重的說道。2016年開啟了大暴雨天氣模式,雨大風急,晝夜不停。持續的降雨讓城市出現了路面積水、危舊房塌方、河水蔓延等安全隱患,在危機之下許明惠根據安排,緊急分配到了南淝河區域路段。為防止河水從道路兩側的堤壩漫上路面,許明惠等人在大雨中堆沙袋、抽水泵、挖渠道等方式連續奮戰十幾個小時,終于做好了汛期的防御措施。由于危險隨時可能發生,許明惠輪班制堅守在南淝河旁的紅色帳篷里,以便及時處理突發狀況。“召之即來,來之能戰。”這是他一直貫徹的信念。他時刻地提醒自己是一名退伍軍人,更是一名共產黨員,不管是什么艱難險阻,都要咬牙堅持下去。
“硬核”擔當,筑造保護社區的防疫“大門”
當社區吹響疫情防控集結號時,作為一名退役軍人的他主動請愿,再次成為一名“戰士”奔赴一線。疫情防控期間,他負責防疫物資發放,疫情防控重點巡查,防疫點值守等工作,他充分發揮軍人連續作戰的特性,將組織安排的每一項工作都落實到位,在各種防疫場合隨處可見他的身影。“作為退役軍人,要有保護群眾的責任與擔當。只要疫情不斷,我就會一直堅守下去。”
許明惠同志充分發揚了軍人敢打硬仗的優良作風,牢記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41年的“工匠精神”服務著群眾,不管是為民辦實事,還是搶險救災,他都始終站在一線。他“退伍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榜樣精神,他的“筑造”技巧,讓身邊更多的人不斷從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