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社區,對大多數人來說,最直觀的印象,是清晨響起的廣場舞,是會議室里的健康講座,是巡邏值守的大爺大媽……唯獨缺少的,就是那么點“年輕味兒”。近日,包公街道軍區社區迎來了7名小管家,在社區“指導員”的帶領下,將分別深入到轄區7大網格的小區、商圈等地,參與社區管理工作。年輕的力量帶來了蓬勃向上的精氣神,不僅推動了社區的高效治理,也提高了居民的參與感和滿意度。
手把手“傳”經驗,助力角色轉變
社區小管家基本都是“00”后,針對經驗不足、群眾工作方式、方法欠缺等實際,為盡快讓他們適應工作,結合小管家們所學專業和履歷,軍區社區通過師徒結對,讓一些有經驗的基層治理行家與他們結對。
“您好,我是軍區社區小管家,需要核實您的行程信息,請問您是幾號從新疆出發到合肥,抵達合工大辦理入學?”社區小管家翟含芬和李荷倩已經在社區前輩馬雯麗的的帶領下開展疫情防控流調信息的核查工作,兩人相互協作,一位進行電話溝通,一位負責記錄,默契十足。
經常性“幫”困難,激發干事熱情
幫帶責任人與小管家開展經常性的談心談話,傾聽心聲,及時了解思想動態、掌握工作狀況,通過思想引導、溝通交流、情緒疏導等,跟進解決其思想、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激發干事創業熱情。在得知小管家李鳳嬌擔心核酸檢測登記工作遇到不配合的情況不會處理時,社區鄭瀅毫無保留地傳授溝通技巧,讓她無后顧之憂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在入職的第一周,社區小管家陳建國就跟隨社區防疫工作負責人項記來到了居民的家中,為居民講解防疫政策,采集基礎信息,讓小管家在學中干、干中學,積累工作經驗、掌握工作方式方法。
全方位“帶”業務,提升履職能力
如何幫助小管家盡快適應工作節奏?如何讓他們在社區工作更有擔當、有主人翁意識?幫帶責任人通過在學習教育、政策宣傳中手把手教、面對面講,精準幫帶指導,定期盤點階段性工作任務,理思路、講方法、交任務、共商共議破難題。
9月初,小管家們便分組搭檔在青年路小學門口沿街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通過向小學生們和家長發放《生日會上的新朋友》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繪本傳遞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引導大家增強垃圾分類意識和文明意識,幫助大家提高垃圾分類的實踐能力。小管家們處理實際問題和應對復雜情況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下一步,所有的小管家將在社區的帶領下,盡快全身心地融入到走訪入戶、排查安全隱患、化解矛盾糾紛、疫情防控、文明創建、政策法規宣傳等各項社區工作中,社區黨委也將充分融合青春力量打造“管家式”服務,既聚焦城市發展的“大事要事”,也關注百姓身邊的“小事煩事”,讓社區管理更加規范,環境更加優美,基層服務更加貼心,不斷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