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埠街道云海社區始終聚焦“頭雁工程”,以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為目標,通過“三建設”織密黨組織網絡,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陣地建設,吹響紅色領航“集結號”。萬年埠街道云海社區黨委聚焦“組織進樓、服務進家”進行陣地建設。一是精心打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總面積約21600平方米,經過精心規劃和布局,內設悅書房、衛生服務站、嬰幼兒照護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殘疾人托養中心、居民食堂等功能室。二是建設“一米陽光”黨群服務站。社區在東方藍海與保利海上五月花兩個居民小區分別建設了“一米陽光”黨群服務站,打通社區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通過親子活動、運動健身、協商議事、手工教學、讀書看報等功能區域將服務送到居民樓下,讓黨的聲音家喻戶曉,黨的政策深入人心。
組織建設,鋪就和美小區“紅底色”。為了在小區中注入“紅色能量”,社區黨委通過多種方式織密“紅色網絡”。一是完善下設支部,強化政治建設。社區黨委根據居民片區的劃分,下設六個支部,進一步完善社區黨組織架構,做到小區黨組織全覆蓋,注入“紅色力量”。二是開展紅色家訪,夯實自治力量。社區黨委開展紅色家訪挖掘熱心居民黨員,通過建立樓棟微信群、組織召開樓棟黨群見面會等形式,按照“發動一個、成熟一個、組建一個”的原則,成立樓棟黨小組74個,挖掘黨員中心戶63戶,培育“紅色基因”。三是打造 “紅色物業”,成立功能性黨組織。社區黨委委員擔任功能性黨支部書記,物業負責人中的黨員擔任副書記,居民黨員擔任委員,通過黨的組織把社區、物業、居民聯系起來,把物業打造成黨建工作的前沿陣地,激發“紅色細胞”。四是成立“樓棟婦聯”,發揮女性作用。通過黨建帶群建,將小區內有時間有能力的婦女同胞納入到組織中來,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完善“紅色網絡”。
平臺建設,提供居民自治“大舞臺”。一是創新“1314”協商機制。云海社區黨委以社區協商為切入點,積極探索城市化背景下的社區治理方式,摸索出以社區黨組織為1個核心,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駐區單位為3個主體,“協商共治,服務于民”1個理念,定項目、定方案、定實施、定成效“4定”工作法的 “1314”協商機制,鼓勵和支持社區居民和物業等各方力量參與社區協商實踐。二是定期召開“陽光書記見面會”。堅持書記牽頭,非公企業、轄區單位、樓棟黨小組長、居民黨員、“四員一律”等多方參與,通過走訪調研、交流座談等方式,廣泛征求居民群眾、企業等意見,重點關注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體的需求,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三是搭建“慧協商”婦女議事會。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婦女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婦女議事工作機制,廣泛發掘居民群眾中的女性能人,充分發揮她們的“領頭羊”作用,任命 “婦女微家長”,通過暢通婦女參政議事渠道,排查和調處糾紛、重點關愛轄區內特殊困難群體,凝聚居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