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推進“十大”民生工程之老舊小區改造,通過民主協商引領群眾參與自治管理,從而促進民生保障和基層治理的改善。2022年,航運南村社區先后對方圓居小區和檢察院宿舍進行基礎性的改造,這次就方圓居小區居民關心的“老舊小區改造,公共區域該如何使用?”這一話題,邀請到合肥市政協主辦的“有事好商量”欄目開啟一次線上直播的“協商議事會”,激活基層協商民主“神經末梢”。
征集民意,搭建人民群眾“連心橋”
方圓居小區作為航運南村社區房齡較老的小區,其房屋、路面、綠化、公共區域的利用都成為前期考慮改造的重要內容。小區黨組織、社區黨委以及小區居民代表,就居民呼聲最高的公共區域的使用問題進行討論和收集意見,同時區政協委員還親蒞方圓居小區,現場調研分析,結合居民的想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搜尋線上直播前期的實地“素材”,這不僅體現了政協和社區黨委對居民訴求的高度重視,也拉近了社區、政協、物業和居民之間的距離。
多方參與,凝聚治理合力“暖民心”
為了有效發揮社區協商議事平臺,實現三大功能體系之“線上協商議事廳”,航運南村社區黨委邀請政協代表、社區黨委委員、小區物業負責人以及小區居民代表共同組織了這場圍繞“公共區域是做停車場還是體育鍛煉設施”這一議題進行別開生面的討論。先是幾位代表進行小區簡單的環境介紹、以及物業參與后小區的變化,還有目前“停車難”的現實問題,并通過線上與網友的互動討論,最終考慮到小區老年人居多,支持建設專門的體育設施,后期也會考慮將其他公共區域改為停車位,爭取最大限度的實現居民的需求,將“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原則落到實處,將黨的關懷扎根于基層群眾的愿望。
線上議事,探索協商民主“新路徑”
從政治協商的理念來看,我們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在面對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社區相關部門應主動提倡開展協商議事交流會,通過政協等平臺介入,實現“不出門”就可以發表想法,汲取意見,參與討論。此次關于老舊小區改造的熱門問題,就借助了“大皖新聞”直播間、市政協智慧APP等多個網絡平臺的形式,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不僅推進了人民政協協商民主,也將發現的問題以更靈活、更科技的形式來解決,將“指尖上”議事的優勢和便捷發揮盡致。
本次直播吸引超過1.6萬人觀看并參與互動,通過“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解決了群眾急愁難盼的問題,也充分調動了居民參與時事討論的積極性,借助這座“心連心”的“橋梁”,遵循議事步驟“五個環節”,積極主動解決各項難題,進一步優化基層治理模式,繼續推進“網絡+共享共治”協商議事模式,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升社區協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