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濱湖世紀社區以黨建創新引領社區治理創新,逐步構建起“資源深度整合,力量深度聯合,數據深度聚合,機制深度融合”的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體系,通過“建隊伍、動群眾、領思想、促改革”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城市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的工作活力,創新社區治理模式,直面社區居民矛盾、有效解決群眾身邊關鍵小事,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隊伍”,發揮好組織優勢
健全組織體系,把領著社區干部干轉變為組織全體黨員一起干。社區黨委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成立商圈黨委、金融行業黨委、金融港產業園區黨委、社會組織公益坊黨總支、萬國農貿市場黨支部,組建9個網格黨組織、16個小區級黨支部,278個樓棟黨小組,在小區樓組、樓宇企業、商圈市場全面實現黨的組織覆蓋和黨的工作覆蓋。把黨員力量激發出來。堅持重點工作黨員先知曉、黨員先商量、黨員大會先決定、黨員帶頭先行動“四先”原則,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常態化開展“紅色家訪、黨群串門”活動,動員5800多名居住地黨員報到履職,構建起以樓棟黨小組長為主力的“三長三員”(樓棟黨小組長、居民自治組長、物業樓長,網格員、信息員、部門工作人員)一線治理網絡,建立黨小組長擔任群主的樓組實名制微信群、QQ群,及時收集社情民意,辦好居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煩心事。把黨建資源鏈接起來。組建黨建共同體,通過組織共建、活動共聯、人才共育、資源共享,有機聯結43家駐地單位黨組織,推行“雙報到、雙報告”、紅色創投、公益路演、公益積分評定、年度表彰通報等制度,調動和鏈接轄區黨組織和黨員中蘊含的人才資源,引領推動社區共建共治共享。
“動群眾”,發揮好群團工作優勢
組織凝聚以黨組織建設帶動群團組織、自治組織、社會組織、志愿組織融合發展,把居民群眾從服務對象轉變為工作力量。濱湖世紀社區每萬人擁有社區社會組織12個,把群眾從家中動員出來,進入各類組織,提高社區組織化程度賦權支持。堅持社區治理為群眾、社區治理依靠群眾、治理成果惠及群眾。每年設200萬元社區居民自治專項資金,賦權居民組織和優秀骨干領辦服務治理項目,平安文明巡邏、互助敬老、協商議事、樓組自治、志愿服務、文化體育活動、親子教育等7大類530多個服務項目,交由278個樓棟黨小組、121個公益性社會組織、72支志愿隊伍、120多支文體社團組織實施,社區黨組織提供資源支持、組織群眾滿意度評價,涌現出“紅燭示范”、“紅色鄰聚力”、“小區110”等特色品牌。培訓增能。創辦全國首家社區治理學院,開設基層黨建、社會組織、志愿服務、城市管理、居民自治、社區文化六大系列課程,把社區工作者、居委會成員、樓棟黨小組長、社區社會組織、志愿組織負責人等納入培訓對象,“百千萬”工程效果初現,100多名社區工作者培養成治理能手、1000多名社區黨員擔任各類組織負責人、10000多名熱心居民活躍在社區治理各領域。按照“好中選優”的原則,在16個小區900余名在地黨員中遴選出119名批有熱情、有激情、有口碑、有威望,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和較好溝通協調能力的黨員擔任“紅色小管家”,在上戶走訪、愛國衛生、安全排查、矛盾處理、議事協商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當好小區“信息員、監管員、宣傳員、調解員”,進一步激發社區治理“活力”,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領思想”,發揮好思想政治工作優勢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工作內容從注重解決具體問題轉變為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引領。社區健全新時代文明實踐“1所—13站—211點”三級體系,組建圓夢百姓宣講團進小區、進公園、進樓棟宣講,組織43家單位黨組織舉辦黨建共同體“聯學聯講”,推動新思想在社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社區聚力文化引領涵養文明新風,持續開展八個到家、親情六敲門等品牌活動,表彰最美濱湖幫客、最美家庭、感動人物等“十大領域”代表人物,推薦評選最美家庭、最美家風、樓棟好人,大力培育有交往、有信任、有分享、有付出、有參與的新型社區文化,匯聚起見賢思齊的正能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春風化雨般植根在居民群眾的心底中。
“促改革”,發揮轄區豐富資源優勢
健全共治平臺,把社區治理從“各吹各號”轉變為“吹響集結號”。社區依托黨建共同體和共治理事會平臺,將駐地單位、商戶企業、大型商超聯結起來,成立社區共治U基金,實行需求、資源、項目三個清單制度,匯聚共治資源力量。創新共治機制。打造“社區微腦”、上線“世紀云居”,建立大共治智慧中心,實現多網合一、互聯互通。高效整合綜管員、網格員、樓組長三支隊伍,構建“1+2+N”網格隊伍體系、“4+X”綜合執法體系,實現全域網格化管理,實現以“數據管理、區域聯動、智慧支撐、精準服務”為依托的協同治理變革,形成社區治理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