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小管家”陸續上崗后“紅色小管家”也開始投入小區治理一線,和“社區小管家”不同,這批“紅色小管家”均為黨員,在小區黨組織領導下,開展政策宣傳、民情信息、文明勸導、糾紛調解、工程維修和安全巡查等工作。通過充分發揮“紅色小管家”小區治理團隊作用,全面提升小區治理水平。
發揮余熱,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今年65歲的王惠芬是一名有著25年黨齡的老黨員,“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退休了,只是換了一個‘舞臺’。”說這話的王惠芬一頭黑發,如果不主動提及年齡,很難想象她已經退休十年了。退休前的王惠芬,在軍工企業工作,性格熱情,經常參加社區志愿活動,了解到了“紅色小管家”的招募信息后她想報名,于是將想法告訴了老伴并得到了支持。王惠芬的老伴也是黨員,也常參加志愿服務。“疫情防控期間,我倆都參與小區門崗值守,社區工作確實不容易。”
搬到薛河灣社區后,王惠芬最大的感受是:活動豐富。“月月有活動,辦得都挺好的。社區工作人員費了不少心思。”成為“小管家”,王惠芬說,她想參與社區活動的組織策劃、現場調度等工作,“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繼續發揮余熱。”
自我提升,全身心投入社區服務
33歲的曹娟,大學就入黨了,是同批紅色小管家中最年輕的。成為一名“小管家”,她將之稱為“緣分”。2020年,曹娟因孩子體質較弱選擇從互聯網企業辭職,當起了一位全職寶媽。每每帶娃在小區里偶遇社區志愿者時,曹娟就想著:等孩子上了幼兒園,我也要當一名志愿者。“他們確實很辛苦,我們現在所享受的社區生活,他們功不可沒。”
沒想到機會很快就來了,今年暑期曹娟了解到了招募信息,孩子已入讀幼兒園,具備從事“紅色小管家”的時間。被問到為什么不重返職場,而是投身社區服務?曹娟回答: 自己從未放棄過自我提升。“無論是職場,還是社區服務,都是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全職帶娃這些年,我也時刻保持著充電的狀態,剛剛考取了二建。”
目前,常青街道薛河灣社區目前已招募了13名“紅色小管家”,這批“小管家”既是黨員,也是社區志愿活動的積極分子。薛河灣社區副主任吳麗君介紹,這些“小管家”中,多數年齡集中在40歲和50歲之間。“我們社區屬于新社區,希望這些紅色小管家成為‘連心橋’,讓生活在此的居民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