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公街道包河社區,有這樣一群紅色小管家,在日常,他們在片區里從事安全巡查、民意收集、矛盾調處以及走訪入戶等工作,當疫情防控號角吹響時,他們又能第一時間響應社區黨委號召,奔赴防控“疫”線,用智慧書寫戰歌,用行動踐行使命,成為小區居民記憶深處永不磨滅的一抹亮色。
聞令而動,爭當彰顯本色的“守門員”。面對疫情反復的嚴峻形式,社區黨委第一時間組織紅色小管家召開防控部署會,鼓勵小管家當好片區“守門員”,筑牢疫情“防控網”。“書記,我就住在地礦局小區,如有需要,請您隨時通知我,我已經做好了準備。”這是紅色小管家李慶收的慷慨發言。隨后,包括李慶收在內的8名紅色小管家聞令而動,迅速奔赴各自片區,與街道、社區、下沉志愿者一起,站好崗,守好門,做好“二碼”(安康碼+行程碼)查驗、核酸報告查詢、信息登記以及各類防疫政策解釋等工作,筑牢“最后一百米”防線。
率先垂范,爭當凝聚信心的“維護員”。“黃碼人員不能在核酸檢測點進行采集,請您到定點醫院完成三天三檢,然后申訴轉碼即可。”身著“紅馬甲”的小管家劉國際正在核酸隊伍中維持秩序,同時為居民做好防疫政策解答。為進一步滿足轄區居民核酸采樣需求,包河社區糧食局核酸檢測點開設兩個檢測臺,每當遇到早高峰和晚高峰,志愿者往往應接不暇。在得知這一情況后,劉國際主動參與到核酸檢測點秩序維護隊伍中。“我在糧食局小區住了幾十年,當過保安,有經驗,保證看好隊伍管好人。”現場有高齡老人或腿腳不方便的,他會主動攙扶至核酸檢測口,并做好群眾解釋,讓核酸檢測點不僅有“速度”,更有溫度。
服務群眾,爭當心系群眾的“保障員”。在社區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黨委引領下的“包小荷”巾幗志愿服務隊積極投身防疫工作,她們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參與到卡口、核酸檢測點開展引導群眾亮碼、檢測信息錄入、現場維護等志愿活動中。紅色小管家趙皖秋便是“包小荷”志愿服務隊的一員,她在當好東方廣場小區片區“守門員”的同時,還當起“擺渡人”,每天對小區門口存放架上的外賣和快遞物品進行整理擺放,便于居民取件,以實際行動為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堡壘貢獻巾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