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來,合肥市出臺《關于深化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若干舉措(試行)》,全市 4357 個小區實現黨的組織全覆蓋,10000 余名“紅色小管家”投入到小區治理一線。為了給社區治理注入新活力,有效打通服務居民“最后一米”,今年10月,合肥市包河區常青街道油坊崗社區聘用8名紅色小管家,負責入戶走訪、信息采集以及協助各類為民項目等工作,打造“全天候零距離”治理服務體系。油坊崗社區通過搭建“小區黨建指導員+黨組織書記+紅色小管家”的治理團隊,讓紅色小管家成為群眾知曉、群眾信任、群眾滿意的身邊人。
“老中青”跨度組合為基層治理添活力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作為一名老黨員,今年61歲的周淑珍很愿意走進群眾中,傳達居民心聲。“我是黨員,也是居民,還是一名紅色小管家。”自步入全新的崗位以來,周淑珍每天堅持入戶走訪,及時傳達政府的惠民政策,了解居民需求,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在做好為民服務的過程中,讓我充分感受到為民辦實事的深刻意義,我要力爭做時代新人。”周淑珍介紹說。為了幫助小管家盡快適應工作,社區兩委成員帶領他們走訪居民戶,傾聽群眾心聲,組織開展專題工作會議促進紅色小管家交流心得,解困答疑。
“60”后的周淑珍也在用行動影響著身邊的人。對于“老中青”這個跨度組合,他們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老黨員,也有朝氣蓬勃的“90”后。今年30歲的吳夢是組合中年齡最小的成員。“別看我年紀輕,我和小區里的居民們都是‘老街坊’啦!”在每次入戶走訪中,吳夢總會和居民進行親切交談,老人們更喜歡和她聊起過去的故事。愉快的聊天氛圍,迅速拉近“紅色小管家”與居民的距離,架起社區服務居民的“連心橋”。吳夢表示,由于缺乏經驗,上崗前夕,油坊崗社區開展了業務培訓,詳細介紹了如何做好信息采集、居民溝通以及調解鄰里矛盾等工作。“我還成功申領了自己的核酸采樣登記賬號,盡自己所能為社區的防疫工作出把力。”吳夢認為,要做好基層治理的“好幫手”,就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責任與擔當。
凸顯“管家”功能為居民幸福指數加分
為了讓小區居民更快熟悉“紅色小管家”,便于其順利開展工作,社區黨總支在南庭芳小區懸掛公示牌,亮出“紅色小管家”的身份、職責和聯系方式,居住在小區的群眾遇到問題可以及時聯系解決。“在入戶走訪時,我們了解到轄區79歲獨居老人龔炳英希望有人幫忙搬家,將信息反饋給社區后,社區黨員志愿者立刻帶領我們完成了老人的‘微心愿’”。“70”后“紅色小管家”張王俊介紹說,轄區里高齡獨居老人是社區重點關懷對象,“紅色小管家”會定期走訪,耐心傾聽老人的訴求,讓老人感受到社區對他們的關懷和照顧,拉近社區和居民的關系,真正做到與老年居民勤聯系、常聚首、軟服務、零距離。
“社區所管轄的南庭芳小區是上半年剛完成安置的回遷小區,目前小區設有4個黨支部,共98名黨員。”油坊崗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吳愛菊介紹說,“紅色小管家”為小區22棟樓建立微信群,發現和收集的問題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紅色小管家’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黨建的‘紅基因’融入到基層治理中,從而把小區打造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園。”社區有了“接棒人”、居民有了“貼心人”,社區將形成多向發力,共同做好服務群眾、矛盾調解、疫情防控等小區治理工作。除此之外,南庭芳小區黨群服務站的規劃設計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預計明年年初投入使用。屆時,社區將積極引進社會組織開展專業化服務,推動場所設施共用,力量資源共享,形成“有困難找陣地,辦活動到陣地,做奉獻來陣地”新風尚,打造幸福社區的最美風景。(陳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