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基層協商治理,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方興社區康園黨委依托已有的協商、議事、調解等平臺,按照“一室多能、一室多用”的原則,堅持創新引領,進一步深化提升“商量”平臺。
陣地共建,有“地”可商
康園居民區依托黨群服務站,打造收集群眾訴求、引導民意、促進和諧職能的“協商在基層”協商議事室,完善居民區黨組織活動場所、宣傳欄等設施,將各類活動場所作為協商為民、問計于民的平臺,既是黨群“服務站”,也是協商議事“小院落”,既是文明實踐“大本營”,也是網格治理“空間站”,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綜合體”,為黨員群眾提供了更便捷、更舒適的“協商”環境。
隊伍共用,有“人”來商
康園居民區建立“1+1+N”協商模式,黨委書記為組長,“兩委”成員為副組長,物業、民警、黨員骨干、熱心居民、律師等為成員,共同組建協商隊伍。通過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牢牢抓住黨員這個“關鍵少數”,賦予了其“多重身份”功能。在做好黨員“分內事”的同時,還會根據工作需要化身為民主議事“參與人”、“協商人”,同時根據協商議題和內容,建立了康園居民區“能人庫”,包括鄉賢能人、退休干部等,把分散的“社會人”再“組織化”,促進社區從“一元治理”向“多元共治”轉變,形成“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議事格局,推動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服務共抓,有“事”能商
通過開展關心關愛、人居環境整治、豐富文化生活等活動,合力解決居民現實困難及居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滿足居民群眾多樣化、差異化服務需求。按照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要求,網格員在日常走訪調研中了解社情民意,通過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平臺、微信群等提出議題信息,定期開展協商議事活動。今年以來,在康園黨委的統籌協調下,共組建黨員先鋒隊、樓棟自治小組等38個,為居民群眾辦實事40余件,調解居民矛盾糾紛10余件。
資源共享,有“利”促商
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得以解決,是做好基層協商與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康園黨委把推動協商結果的辦理落實作為基層協商的工作重心,通過建立健全議事決策機制,開展上黨課、主題黨日、學習討論等活動,推動實現下設6個支部黨員“聯學”、組織生活“聯過”、發展思路“聯謀”,有效推動黨建工作和基層治理相互結合、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