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街道青年社區黨委聚焦婦女工作改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探索“舞動+”的婦女參與基層治理模式。通過轉變工作思路,將困難焦點轉化為社區治理“發力點”,在提升廣場舞隊伍質量的同時,還積極引導參與社區治理,通過共建議事會、紅色小管家、巾幗“鄰居里”調解隊,讓“廣場舞阿姨”脫離“噪音擾民、搶占場地”的標簽,憑實力“圈粉”,靠愛心“出圈”,收獲了不少群眾稱贊。
一、“舞動+規范”,舞隊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證”
為有效對廣場舞隊伍進行管理,首先在廣場舞的規范運作上“先下手為強”,一是加強管理,引導舞隊按照要求對成員名單、場地、器材等進行備案登記,統一納入規范化管理,讓舞隊也擁有自己的“身份證”;二是組建隊伍,2022年5月,在社區婦聯的支持下,舞隊組建了七彩陽光廣場舞婦女小組,并建立了婦聯組織,由社區婦聯巾幗文明崗對廣場舞婦女小組的行為進行引導,激勵舞隊活動規范、舞動文明;三是開展學習,通過集體學習廣場舞制度規范,觀看廣場舞規范化的先進案例,強化舞隊成員的文明意識;四是拓寬渠道,積極引導舞隊成員加入社區志愿者隊伍,通過累積志愿服務積分兌換相應的獎品,調動服務積極性。但對存在的違規行為,巾幗文明崗嚴格監督到位,不僅志愿服務積分清零,還要接受社區的文明教育,情節嚴重的將面臨解散隊伍。現在每天晚上7點半到8點半,舞隊隊長陳錫慶都會準時出現在寧國路星光天地的廣場上,帶著姐妹們一起跳舞。為了減小對居民的影響,她們特意將跳舞場地選在商場附近。每到備考季,大家也會自覺休息,給考生們營造良好的備考環境。
二、“舞動+議事”,“廣場舞阿姨”也能參與社區治理
為推動廣場舞婦女小組參與社區治理,社區婦聯積極搭建議事平臺,通過以黨建“龍頭”帶動,強化“上下聯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婦聯橋梁紐帶作用,構建了由社區“兩委”成員代表,網格員,婦聯代表,舞隊代表多方聯動組成的七彩陽光婦女小組共建議事會,成為了婦女同胞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平臺的代表性隊伍。共建議事會不僅討論該如何規范廣場舞行為,也在社區治理,公益服務方面展開專題性的討論。在組成共建的議事會后,隊伍活動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廣場舞隊經常受邀參與社區的文藝匯演,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更加拉近了社區與居民之間,廣場舞隊與居民之間的感情互動交流,營造出平安、和諧、幸福社區的良好氛圍,居民和舞隊隊員的幸福感在舞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體現了和諧社區的真正含義。
三、“舞動+服務”,“廣場舞阿姨”在公益舞臺上大放異彩
七彩陽光婦女小組議事會的建立讓廣場舞隊參與社區生活熱情不斷提高,“廣場舞阿姨”充分利用平臺發揮著自身的優勢參與社區服務。
舞動+紅色小管家,讓基層治理更精細。在發布“紅色小管家”招募令后,青年社區廣場舞隊聞令而動,在社區婦聯的支持下,第一時間組織召開七彩陽光婦女小組議事會商議合適人選,結合成員性格,身體素質,工作時間,工作思路等多方面綜合考慮,最終確定一名具有黨員身份、有過基層工作經驗的舞隊成員周澤美同志為最終人選。加入到“紅色小管家”崗位中的周澤美立即參與到社區組織的業務培訓當中,圍繞黨員先鋒意識、基層治理、工作方法、經典案例等方面對其進行培訓,上好“崗前第一課”。“小管家”在崗期間持續在小區開展日常上門走訪、弱勢群體關愛、開展居民服務活動等工作,并定期向社區匯報工作開展情況。舞隊與“紅色小管家”崗位相結合的工作法獲得了居民的一致認可,例如在一次日常訪查中,有熱心市民反映青年小區廣場附近一棟樓晾衣架搖搖欲墜,周澤美立即趕往現場,聯系物業和房內現住人員,當天將安全隱患排除,在場居民連連稱贊。
圖丨舞隊成員發現安全隱患,及時聯系物業及相關人員
舞動+“鄰居里”調解隊,讓權益保障更親切。為預防家庭暴力,保障婦女兒童權益,有效發揮“廣場舞阿姨”熱情,活潑,開朗的“專業優勢”,在社區婦聯的引領下,舞隊中熱心、調解溝通能力強的成員加入到了社區巾幗“鄰居里”調解隊。以“服務鄰居里,調解零距離”為宣傳標語,邀請社區律師作為法律顧問,開展法律培訓,提高理論基礎。通過與公安機關和物業建立聯動機制,召開專題會議對重點戶進行分析研判,開展線上線下法律宣傳、座談會、上門走訪等方式做好動員調解工作。在阿姨們的“專業優勢”下,家庭調解工作氛圍更加輕松,工作開展更加順利。在保障權益方面,阿姨們更是拿居民當自己家人,切實地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營造了良好和諧的氛圍。
舞動+巾幗志愿者,讓公益服務更接地氣。在青年社區,只要是阿姨們能幫上忙的,總能看到她們靚麗的身影。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她們主動放棄跳廣場舞,戴上紅袖章,一方面同社區網格員開展疫情常態化巡查,另一方面,參與全員核酸檢測,積極配合社區工作人員組織轄區居民有序完成測溫掃碼、秩序引導等工作;在公益活動日,她們受邀參與青年小區廣場文藝演出,宣傳民生工程政策,展示民生工程成果,讓轄區居民更加了解民生工程、參與民生工程、支持民生工程;在社區主干道大范圍結冰時,她們立即參與到竹竿鏟雪隊伍當中;在民法典宣傳月,她們積極參與,向群眾宣傳法律;在得知有位居民,早年患有癌癥,不愿出門,也不想和人打交道,通過多次上門,主動邀請,不斷鼓勵下,最終走出家門,加入舞隊,如今已經是舞隊的骨干成員,性格也開朗了不少……阿姨們用實際行動為社區公益建設抹上一片巾幗“志愿紅”。
圖丨舞隊參與“民星小舞臺 民生大情懷”民生宣傳文藝演出
圖丨舞隊參與社區文明建設
在“舞動+”模式下,舞隊隊員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熱情逐漸增強,隊伍力量也在不斷提升,為社區治理貢獻了巨大力量。2015年,為了鍛煉身體,組建了10余名成員的舞隊,在投身到社區治理與社會公益事業后,憑借著一腔熱情,舞隊很快發展壯大,如今已有近50人。2022年七彩陽光婦女小組累計慰問走訪80多戶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協助社區解決了22件大小難題事,舞隊的治理與服務經驗也讓市區多家媒體報道。包公街道青年社區切實履行引領服務聯系職責的做法,通過有效探索將“舞動+”基層社區治理模式推進巾幗行動,不僅減少了廣場舞活動“擾”“爭”“亂”等問題,更推動了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的熱情。下一步,青年社區將繼續充分發揮婦女小組的“自治力”,增強隊伍力量,擴展治理成果,同時培養小組隊伍中的優秀人才,帶動舞隊主動性,參與社區生活,共同營造全民參與、文明和諧的健康活力氛圍。(高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