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全域提升善治包河”行動,充分凝聚、發揮紅色小管家力量,望湖街道望湖社區黨委創新“四步”工作法,助力紅色小管家隊伍履職盡責,不斷提升小區治理精細化水平,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建隊伍、亮身份,豐富治理團隊。社區黨委在各小區共11個出入口張貼紅色小管家招募令,在185個樓棟單元群及6個支部微信群發布招募公告,通過黨群推優、組織推薦、黨員自薦的方式,初步擬定紅色小管家擬聘用人選,再通過“填寫報名表—小區黨支部研究—社區黨委審議—各部門聯審—報街道黨工委終審”等流程,嚴把程序關,確定了18名有威望、有能力、有意愿、有時間的小區黨員成為紅色小管家,夯實了“小區黨建指導員+黨組織書記+紅色小管家”的治理團隊模式。同時,按照“三亮一做一樹”行動要求,18名紅色小管家的姓名、聯系電話、包聯樓棟已通過“連心卡”、小區宣傳欄、樓棟公示牌等方式在所轄6個小區、96個樓棟、185個單元公示,方便轄區黨員群眾遇難事時“看得見、找得到、叫得應”。
強能力、提素質,實現閉環機制。紅色小管家上崗后,社區黨委組織召開了以“紅色引擎聚合力 明確職責添動力”為主題的各小區紅色小管家培訓會,幫助紅色小管家順利度過工作“磨合期”,盡快融入到社區基層治理工作當中。同時,通過工作例會、交流座談會等形式,積極引導紅色小管家配合所在小區治理團隊處理各類事務,及時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做到能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上報小區黨組織;仍有難度的,通過黨組織渠道逐級上報,完善“發現-交辦-解決-反饋-督察-銷號”的閉環管理機制。目前各小區紅色小管家電話或實地走訪1000余戶次、收集民情民意40余條、發現并幫辦問題12個、協助社區完善了6個重點關注群體臺賬。
重考核、增動力,提升工作質效。今年3月起,望湖社區嚴格按照區委組織部及街道黨工委相關要求,啟動了紅色小管家季度考核工作。社區黨委召開黨委會作出專項部署,各小區黨支部根據《包河區望湖街道紅色小管家管理考核細則(試行)》要求,按季度通過工作述職、個別談話、查閱走訪日志等方式進行開展考核工作并實行量化打分,重點了解紅色小管家履職盡責、作用發揮、模范帶頭等方面情況,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待遇掛鉤,完善激勵、退出機制,實現人員動態管理。同時,根據考核結果,擇優推薦2名同志參加包河區“最美紅色小管家”評選,激勵小管家們工作出實績、有實效,確保將治理隊伍管理好,將黨組織的服務觸角延伸至各家各戶,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樹品牌、立標桿,打造特色亮點。以“幸‘福’里、‘春’天里、‘益’嘉人”等小區黨建品牌為依托,社區黨委統籌部署各小區黨組織繼續深入培育“潘法官工作室”等小區治理服務品牌,發揮紅色小管家“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以及其自身特長,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矛盾調解、文體娛樂等專項服務。截至目前,各小區紅色小管家在“吹哨派單”模式下,發揮“三位一體”機制,參與專題協商議事會5場,解決噪音擾民、樓層漏水等6項鄰里矛盾;提供1次專業法律咨詢,切實維護居民合法權益;參與各類政策宣傳活動7場,內容涵蓋社保醫保、放心家政、文明倡議等,服務居民逾2000人次,贏得居民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