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街道沁心湖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以黨員“問”事知民情、群眾“說”事理民意、代表“議”事匯民智、支部“辦”事解民憂為內容,不斷激活基層治理效能,使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黨員“問”事知民情
組建“小區黨建指導員+小區黨組織書記+紅色小管家”治理隊伍,按照“日走訪、周走訪、月走訪”要求,開展“紅色家訪”,進樓入戶,訪民情知民意。以小區為單位,建立在職黨員臺賬,鼓勵黨員亮明身份,參與小區治理。目前,已征求關于小區環境衛生、基層設施、支部建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問題意見30條;登記在職黨員388名,參加黨史宣講、義務巡邏、美化小區環境等活動20余次。前不久,月桂苑紅色小管家王玉珍接到了小區80多歲馮老的電話,原來馮老突感身體不適,子女又不在身邊,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經常來看望自己的王玉珍。王玉珍立即趕到老人家里,只看到馮老滿頭大汗,臉色發白,趴在地上無法動彈,老伴在一旁不知所措,她立即扶起老人,撥打120并聯系其子女,幸得送醫及時,老人轉危為安。
群眾“說”事理民意
打造“線上+線下”群眾“說”事雙載體,建立單元微信群123個,提供線上說事平臺。微信群由樓棟長牽頭管理,社區及物業工作人員進群亮明身份,發布活動通知、政策宣傳等,及時回應居民問題及需求,充分發揮前哨作用。居民反映的問題和訴求有人管、有回應、能解決,滿意度逐步提高,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也愈發高漲。成立“老韓說法”工作室,邀請有法律專業特長的退休黨員韓宣平入駐,傾聽居民心聲、收集居民訴求。今年初,小區一戶家庭因為財產分配、贍養老人等問題產生矛盾,兄妹鬧得很是不愉快,無奈之下向社區求助,韓宣平了解情況后,積極協助解決問題,并參與現場調解工作。老韓站在矛盾雙方的角度分析利弊,一方面他告訴做大哥的,要尊重老人家的意見,遵守法律約定,另一方面他也教育做妹妹的,要尊敬兄長,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不能丟。在韓宣平的有效調解下,兄妹雙方最終握手言和。
代表“議”事匯民智
小區里建立“三位一體”議事協商會機制,小區支部書記每月召集樓棟長、居民代表、物業及業委會代表,積極回應居民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丹桂苑小區西圍墻年久失修,存在開裂、下陷等安全隱患,圍墻重建問題迫在眉睫,“圍墻怎么修”“圍墻尺寸怎么界定”“施工期間怎么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等問題形成清單,小區黨支部書記在議事協商會議上“說”清問題的詳細情況,與業委會成員、物業經理、居民代表、樓棟長等共同協商。通過線上微信群+線下走訪的方式廣泛征集居民意見,并現場查看情況,經過6次協商會議,圍墻重建方案最終敲定,小區有了新圍墻,也架起了密切聯系黨員群眾的“連心墻”。
支部“辦”事解民憂
“群眾點單,支部接單”,小區黨支部建立問題銷號制度,按照議定時限和程序要求辦結群眾反映事項。社區黨委牽頭,各小區支部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日桂苑圍墻翻新、月桂苑健身場地擴建、民航家園黨群服務站提升、丹桂苑新建非機動車集中充電樁等,樁樁民生實事讓居民的幸福感不斷攀升。深化黨建融合,聯動社會資源,擴大開展“我是黨員我報到”活動,與16家省直單位共建協同為群眾提供10個項目服務清單,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省住宅產業促進中心黨支部黨員免費為轄區居民家里修補漏水墻面,檢測房屋甲醛含量,開展便民送溫暖活動;省紅十字會機關黨委組織開展應急救護講座進小區活動,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省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連續7年組織黨員團員參與社區愛心義賣,極認領貧困家庭微心愿,爭當“圓夢人”,切實溫暖困難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