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街道包河社區黨委以強化黨建工作為引領,以社區治理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區域化大黨建特色優勢,整合資源、搭建平臺,開展“初心匯聚·荷美萬家”先鋒行動,動員在職黨員“雙報到、雙報告”,著力破解基層治理力量薄弱、資源不足等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全面提升社區資源整合力,構建黨建引領下“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
“機制共享”護航,突出社區黨建政治功能。聚焦老城區治理“洼地”和群眾“急難愁盼”,建立完善黨建聯席會、服務群眾、網格化管理、共建共享四大機制,以制度機制保障各類資源用好用足,著力構建以全域統籌、多方聯動、共建共享的社區“大黨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
“契約共建”發力,增強在職黨員幫扶實效。依托大黨委平臺,組織轄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開展“雙報到、雙報告”。打破扶貧濟困、節點活動的共建思維,對標轄區居民微心愿,研討、制定“需求、資源、項目”三大服務清單;梳理報到人員的工作領域、特長愛好、服務時間等要素;設置社區公益類、活動類、事物類崗位活動,真正實現在職黨員與居民群眾的無縫對接,將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截至目前,社區黨委共梳理區域化黨建活動服務對接清單33個,吸引省統計局、省地礦局、省糧食局、省人社廳工資福利處等6家單位簽訂共建協議,70余名黨員到社區報到。
“群團共治”協同,擴大黨建“朋友圈”。社區黨委對原有的黨群服務陣地進行升級改造,精心打造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社會組織孵化園和四樓婦聯活動陣地。整合包公園、四十八中、少年宮等共建單位人才資源,引領“共青團、工會、婦聯”等群團黨員骨干到社區報到,加入“包小荷”志愿服務隊伍和巾幗志愿紅服務隊,常態化開展未成年人教育、書畫義賣等志愿服務活動,實現資源共享、服務共擔、群團共建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文化共鳴”添彩,創新社區治理載體。依托社區組織孵化園,深耕細作社區書畫義賣、三人制籃球友誼賽、澤田心靈驛站等傳統文化品牌,孵化“良質美手”、“傳聲筒”、“咫尺溫暖”等文化項目,吸引廣大駐區單位、共建單位和黨員群眾共同參與,實現“黨建引領、文化惠民、共建共享”的治理目標;聚集轄區省地礦局、安徽大劇院、省圖書館等優質文化資源,聯手組織開展參觀地質文化博物館、觀看紅色舞臺劇、館員媽媽講故事讀書分享會等富有特色的主題文化活動,不斷加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雙向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