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紅色小管家”和“社區小管家”上崗以來,包公街道蕪湖東路社區黨委陸續出臺管理辦法、明確工作職責、完善考核方案,切實建強小管家工作隊伍。為進一步夯實基層治理根基,社區黨委探索“三融”工作模式,推動力量融聚、資源融通、陣地融合,不斷提升小管家服務品質和參與基層治理效能,為基層治理聚勢賦能。
力量融聚“微網格”
社區黨委通過優化網格設置,構筑“社區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小管家中心力量”四級網格架構,充分發揮“紅色小管家”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和“社區小管家”朝氣蓬勃、思想活躍的特點,在“微網格”內全面開展走訪、排查,廣泛收集小區問題、居民需求,引導居民群眾“遇事就找‘小管家’”。面對各類訴求,小區網格黨支部書記主動介入,以小管家為中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志愿者團隊、社區民警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形成“收集-協商-落實-反饋”治理閉環,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截至目前,以“小管家”為主體化解矛盾糾紛20余次,協助解決安全隱患、環境清理、設施維修等問題33個。
圖|“小管家”入戶走訪了解居民需求
資源融通“一盤棋”
社區黨委以黨建為引領,依托“蕪”比同心黨建聯盟,整合社區基層治理參與者,廣泛吸納共建單位、非公黨組織、“兩代表一委員”、物業服務企業黨員等紅色力量,統籌搭建“一盤棋”資源融通平臺,助力“小管家”向上對接資源、向下團結群眾,進一步提升“小管家”工作實效,將治理合力凝聚到基層,便民服務提供到居民家門口。
圖|社區民警與“小管家”共同調解矛盾糾紛
陣地融合“新路徑”
社區黨委通過打造“蕪”比同心小管家工作驛站和社區警務工作站,讓“紅色小管家”“社區小管家”與社區民警聯動升級、服務提質,共同深入開展便民服務、公益服務、志愿服務。小管家、社區民警、社區法律顧問依托服務陣地組建梧桐雨協商議事隊、同翊行義警巡邏隊,開展精準巡防,排查安全隱患,化解家長里短、小區瑣事、矛盾糾紛,在家門口解決群眾需求,變“基層末梢”為“治理前哨”,為小管家參與社區治理“添動力、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