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街道航運南村社區位于老城區,老舊小區多、物業管理矛盾突出是社區治理中面臨的主要難題。航運南村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采取“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政協支持、多方協同、群眾參與”模式,打造社區協商議事廳、線上協商議事廳、政協委員工作室為一體的“有事好商量”平臺,積極開展委員進社區活動,搭建了委員履職盡責新平臺,激活基層協商民主“神經末梢”。航運南村社區政協委員工作室現有委員4名,委員們自身優勢明顯,積極為社區治理和服務建言獻策,發揮重要作用。
一、堅持黨建引領,匯聚委員力量,扎實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黨委始終圍繞“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原則,以“協商”促“共治”,重點發揮“有事好商量”平臺和政協委員工作室在社區基層治理中的作用。通過點單的方式,邀請政協委員工作室的政協委員參與社區協商活動,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影響力、感召力和聯動能力,將政協協商議事平臺和基層議事平臺有機結合,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治理延伸,不斷拓寬居民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促進社區協商問題的解決。在榮昌園頂樓拆違防水問題解決中,社區邀請包河區政協委員周軍等參與協商,成功解決了榮昌園小區頂樓拆違難題,并形成了《關于將頂層防水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建議》包河區政協提案。
二、聚焦老舊小區,推動體系構建,努力構建黨建引領下老舊小區協商議事機制。社區依托“有事好商量”平臺,聚焦老舊小區,成立風和園、方圓居等小區協商議事委員會,構建組織結構健全、作用發揮良好、協商過程規范的“社區-小區”兩級協商體系,將老舊小區普遍高發的問題納入協商議題,進行協商介入和解決,形成協商主體明確、協商機制有效、協商流程清晰的社區協商議事機制,不斷推進社區協商民主,努力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地落實。
三、注重技術賦能,創新協商形式,積極探索協商議事新舉措、新路徑、新方法。針對社區居民協商參與不足、協商過程不明確、居民關注程度不高、青年群體參與不足等問題,社區充分利用“線上協商議事廳”的優勢作用,開展線上議事。2022年,航運南村社區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就小區居民關心的“老舊小區改造,公共區域該如何使用?”這一話題,邀請到合肥市政協主辦的“有事好商量”欄目開啟一次線上直播的“協商議事會”,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不僅推進了人民政協協商民主,也將發現的問題以更靈活、更科技的形式來解決,將“指尖上”議事的優勢和便捷發揮盡致。社區還在協商議事廳設置“徽商量”線上協商小程序,通過運用“徽商量”小程序,居民可以直接掃碼提議,社區通過后臺審核提議,并可以后臺一鍵發起線上會議,豐富了社區協商參與方式。
四、編制協商目錄,實施協商項目,不斷推動社區協商項目化運作和規范化實施。社區積極總結協商成果和經驗,在社區協商重點事項清單的基礎上,形成了老舊小區社區協商事項目錄,并以方圓居小區和風和園小區為單位,申報實施了“惠航睦鄰協商”項目和“方圓居老舊小區改造協商”項目,推動社區協商項目化運作和規范化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