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路街道銀河社區立足難題的破與解,深入網格化管理模式,將治理觸角延伸到網格、將治理力量集結在網格、將治理資源傾斜至網格,形成了一網統攬、一網到底的社區治理工作模式;通過織密“一張組織網”、壓實“兩個責任制”、構建“三個資源圈”,塑造社區治理“紅色生態”,全力打造“治理網格化、管理扁平化、服務精細化、參與多元化”的基層治理體系。
織密“一張組織網”,優化治理格局
依據“規模適度、便于管理、有利治理”的原則,把網格優化與黨組織優化設置相統一,由社區兩委成員直接擔任網格黨組織書記或網格長,建立“網格吹哨、黨委報到”的工作機制。同時,按照“一級依托黨委、二級依托支部、三級依托黨小組”的模式,建立網格社區治理工作站,形成黨建+治理的組織格局;圍繞群眾訴求,建立社區治理需求項目庫。由網格黨支部認領項目,牽頭組織網格長、黨小組長、樓棟長、片警、小區物業代表和居民代表等多方人員,開展民主議事協商,共同商討解決問題,讓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網格;發揮黨員和關鍵少數“熱心群眾”的先鋒哨作用,培育社會組織和志愿服務隊伍,擴大社區共治共享力量。拉動共建資源和共建力量進網格,拉動群團組織資源進網格,不斷壯大網格治理“朋友圈”,形成多元化的黨建+治理隊伍格局。
壓實“兩個責任制”,提升治理實效
圍繞社區治理服務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建立社區治理黨委負責制,明確黨委書記第一責任、黨委成員包保負責,促進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有效落實;壓實分管責任和網格責任,建立條塊責任制,條塊同責,同網同責。明確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和兼職網格員網格責任,明確網格職責是既服務群眾、又解決問題。要求專兼職網格工作人員結合網格環境衛生管理、安全隱患巡查、特殊人群探視探訪等工作任務,深入群眾、聯系群眾,熱情傾聽群眾意見,積極開展鄰里矛盾調解、特殊人群探訪、重點人員動態掌握、便民服務等工作,為群眾排憂解難。鼓勵專兼職網格工作人員利用“共治包河”APP、“小微權力一點通”、“12345”等多種渠道收集社情民意,及時解答反饋,做到未訴先辦。
構建“三個資源圈”,深化共建共享
發揮黨員先鋒作用,構建“網格化+鄰里圈”,引領居民自治。以網格黨支部黨員核心力量,依托“讓黨員說服群眾,讓群眾帶動群眾”的模式,不斷挖掘特長黨員和居民骨干,在樓棟建設監督、鄰里活動策劃、小區治理中發揮先鋒作用,爭做樓棟自治的領頭人,同時,鼓勵自治力量組建志愿服務隊,以解決小區群眾需求為導向,從小區的環境治理、治安防范、文化傳播、助老慰老、文明建設等方面,為小區提供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發揮統戰聯系作用,建立“網格化+商戶圈”,引領商圈自治。社區通過網格黨支部統領、商戶黨員引領、網格商圈聯動,實現社區廣覆蓋、多維度治理;發揮黨建聯盟作用,建立“網格化+單位圈”,巧解難點訴求。通過社區黨委組織轄區企事業單位建立“單位圈”,發揮轄區企事業單位“特長”,推動解決群眾所求所盼的問題,得到群眾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