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包公街道黨工委堅持黨建引領,不斷細化基層治理單元,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努力構建小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多元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因地制宜創新推出了“香樟樹下嘮家常”、紅色物業聯盟、紅色業委會、矛盾糾紛大收集大化解流動工作站等基層治理新路徑,探索問題閉環處理機制,努力實現將小區矛盾化解在內部,切實提升了城市社區治理水平。
一、筑牢紅色堡壘,當好居民“主心骨”
一是完善基層組織體系。堅持黨建引領,強化小區黨組織建設,全街共成立85個小區(片區)黨支部,形成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片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組織體系,將“紅色堡壘”建到群眾家門口。二是建強基層治理隊伍。選派77名懂黨務、熟業務、能干事的社區黨員工作者擔任支部書記,10名街道機關黨員干部到小區擔任黨建指導員,招募78名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群眾威望高的小區黨員擔任紅色小管家,打造“小區黨建指導員+小區黨組織書記+紅色小管家”小區治理團隊。三是推進黨建“書記項目”。以黨建項目化的形式解決基層治理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全街共確定10個社區書記項目,85個小區(片區)書記項目,全力推動基層黨建提質增效。
(圖為紅色小管家在小區內走訪收集問題)
二、打造紅色平臺,構筑治理“大格局”
堅持黨建引領,建立健全小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各類協商議事平臺,構筑基層治理“大格局”。炳輝社區黨委創新打造“香樟樹下嘮家常”協商議事協商平臺,采取“7+X”協商議事模式,由社區黨委牽頭,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經過“百姓提事-兩委審事-民主議事-集中定事-協同辦事-主動公示”的全閉環議事流程,化解處理各種矛盾糾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蕪湖東路社區黨委成立星辰花園小區“紅色業委會”,積極引導居民尤其是黨員主動參與小區治理,在小區居民中發掘熱心小區事務的骨干力量,參與調解小區矛盾糾紛,解決了更換故障電梯、選聘臨時物業公司接管小區、提升小區整體衛生環境等系列民生問題。航運南村社區黨委成立“紅色物業聯盟”黨支部,建立三位一體議事機制,以“聯盟”的形式,發揮統籌、協調、聯動、監督作用,鏈接物業公司、業委會、黨員先鋒、居民骨干、民警等多元共治主體,調動各方力量、特別是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居民為社區送上印有“心系百姓辦實事 為民解憂暖人心”的錦旗,對社區在物業矛盾糾紛化解中的幫助表示感謝。)
三、優化紅色服務,架起黨群“連心橋”
街道黨工委通過多種形式收集問題,暢通黨群溝通渠道,有針對性地為居民提供服務、解決難題,力求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將問題解決在一線。一是“三亮一做”搭建橋梁。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簡約醒目”的原則,在全街各小區(片區)內制作“三亮一做”宣傳欄、樓棟公示牌等,亮出“黨組織體系”“治理團隊”“紅色小管家”等人員信息、工作職責和聯系方式,讓居民反映問題更加方便,搭建起黨群互動互聯的橋梁。二是“管家走訪”收集民意。全街78名紅色小管家、37名大學生“社區小管家”和32名由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組成的兼職小管家隊伍活躍在社區治理的一線,每日開展入戶走訪,深入小區院落、樓宇企業、群眾家中,一線收集解決問題,形成“有事專找小管家”工作法,辦成宣傳政策、勸導不文明行為、調解鄰里糾紛等350余件實事。三是巧用站點化解難題。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小區黨群服務站、紅色小管家工作站等站點,街道各社區常態化接收居民來訪和意見反饋,同時創新設置了“矛盾糾紛大收集大化解流動工作站”,按照矛盾收集、分級處置、處理答復的流程收集各類居民強烈反映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和糾紛矛盾進行協商解決,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的綜合治理目標。
(社區工作人員在流動站點征集群眾意見)
“小矛盾”牽動著“大民生”,包公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完善健全基層協商議事平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多元化解社區矛盾糾紛。2023年以來,全街共開展各類議事協商580余次,幫助居民解決了垃圾分類點位設置、家庭矛盾調解、鄰里糾紛調解、小區內環境改善等各類問題287件,切實提高了基層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