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包公街道蕪湖東路社區黨委深入思考“黨建+”工作模式,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斷拓展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新格局,激活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熱情,激發居民自治新活力。
“黨建+隊伍”:“領頭雁” 凝聚治理合力
“紅色小管家”隊伍成為社區當前居民自治的中心力量,他們以點帶面凝聚起治理合力。社區黨委堅持好中選優的原則,將責任心強、熱心居民服務的黨員納入紅色小管家隊伍,通過構筑“社區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小管家中心力量”四級網格架構,充分發揮紅色小管家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全面開展走訪、排查,廣泛收集小區問題、居民需求,帶動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志愿者團隊、社區民警、駐地單位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解決居民訴求30余件,初步實現了組織在小區建立、資源在小區匯聚、作用在小區發揮、難題在小區化解。目前,蕪湖東路社區已實現小區黨支部全覆蓋,9名紅色小管家分布在8個小區黨支部中,聽取居民呼聲、整合居民意見,暢通小區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
“黨建+項目”:“微項目”激發自治動能
社區黨委以微公益創投項目為切入點,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下沉基層自治單元、強化居民自治能力為目標,通過社區搭建主體聯動平臺、社會工作者提供專業支撐、社會組織發揮引領作用等舉措打造具有社區特色的居民自治“微項目”,激發居民自治新動力。社區常態化開展“和美‘益’家”“‘椿’齡‘焙’樂”“一米菜園”等5個微公益創投項目,范圍涵蓋志愿服務、議事協商、糾紛調解、居民互助、文體活動等方面,挖掘、吸納有才干、熱心社區事業的骨干力量47人。在居民骨干的組織下,今年以來,5個“微項目”開展各類鄰里互助、協商調解、環境整治、文化體育等活動37場次,受益群體達200余人。特色活動的開展打破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這一鄰里氛圍,增強了居民間的情感聯系,以活動的形式吸引居民廣泛參與到社區治理中,有效地激發了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的動力和能量。
“黨建+陣地”:“共享陣地”打開自治新局面
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受限于地理位置和服務面積,陣地布局與服務功能受到一定限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更好地激發小區居民參與自治、匯聚共治資源,社區黨委通過打造“共享陣地”,與小區主管企事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共用陣地、共建平臺、共商難題,讓小區里的黨員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參與理論學習、商議小區問題、享受志愿服務。“家門口的陣地”不僅拉近了社區與居民、居民與居民間的距離,更提升了小區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主管企事業單位與物業服務企業的加入也讓解決小區管理問題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共享陣地”讓小區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次數越來越多,居民之間的相互聯系更加緊密,為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