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全面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水平,實現高效能治理,包河花園社區利用好“紅色小管家”,靶向精準發力,為網格工作賦權增能。
開展志愿服務,為“書記項目”賦能增效
包河花園C區獨居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較多。針對這種情況,包河花園C區網格第二黨支部書記王慧蓮與“紅色小管家”黃守萍共同商議“書記項目”,決定成立暖心健康志愿服務隊,針對性為特殊群眾提供健康咨詢服務。黨支部和“紅色小管家”分工協作,由王慧蓮牽頭挖掘醫務人員或具備醫療知識的居民,組建暖心健康志愿服務隊,黃守萍入戶摸排有需要的特殊群體。目前黨支部已挖掘有醫務專業在地黨員和居民志愿者及支部醫務專業黨員9名,暖心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凹t色小管家”黃守萍摸排對接6名孤寡獨居老人、5名失能人員、4名智障及精神病人員和特扶家庭4戶,均納入健康服務臺賬。由黃守萍帶領暖心志愿服務隊隊員們定期對區域內重點人群進行入戶隨訪,及時掌握重點人群基礎疾病情況和健康狀況,守護生命健康。
立足網格共治共管,撬動居民自治活力
包河花園社區一直在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網格管理、居民自治”的社區治理模式,通過發揮“紅色小管家”的作用,讓居民群眾在網格化、精細化、精準化服務中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張賢珍是包河花園社區D區“紅色小管家”,在入戶和居民交流中得知,小區門口“錢大媽”生鮮超市的喇叭又開始不分時間段的播放打折信息了。由于“錢大媽”的樓上就是住戶,噪音擾民對居民生活產生的影響不止一點半點,再加上近期又是學生“中高考”的沖刺階段,這個問題得立馬解決。張賢珍立刻來到“錢大媽”,通過跟店長的多次交涉,對方最終表示會把喇叭音量調小并保證休息時間絕不播放。張賢珍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著手,把瑣事做好,把小事情做精,把細事做亮,解決“小事件”化解居民心中“大難題”。
社區黨委利用“紅色小管家”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與社區治理的協同作用,打好基層治理工作“組合拳”。通過化整為零、化散為聚,形成互補、互動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新模式。
推動常態長效,激活社區治理動能
包河花園小區回遷時間早,小區內盤根錯節、私搭亂拉的“飛線”是黨委的一大心病,不僅存在安全隱患也影響小區環境。針對樓外老舊電線,社區黨委要求物業“飛線”入地、入管、規范捆扎。包河花園E區“紅色小管家”孟凡秀主動請纓,督促物業公司加快工作進程。孟凡秀采取“一項工作兩步進行”策略,第一步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宣傳作用,向居民講解宣傳物業將會進行專項整治,可能會對部分住戶生活產生短暫的影響,請大家諒解打好輿論基礎。第二步提高在網格內的巡查頻次,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跟進物業公司進行整治,逐一銷號。她會親自跟在物業公司,將繼續開展聯合日常巡查檢查,形成動態長效管理機制,杜絕“飛線”現象反彈。
包河花園社區黨委利用好“紅色小管家”,積極探索基層治理創新,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凝聚各方共識。通過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社區獨唱”逐漸轉變為“黨群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