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河濱社區(qū)黨委把基層理論宣講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列入“書記項目”。從社區(qū)實際出發(fā),整合資源、服務發(fā)展、務求實效,初步形成基層理論宣講常態(tài)化格局。
資源整合,找準基層理論宣講“一個定位”。社區(qū)黨委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基層理論宣講目標,在轄區(qū)開展大走訪,通過黨員推薦、走訪調查,選聘了12個基層理論宣講員,建立了河濱社區(qū)“登高者”基層理論宣講隊。他們有的是企事業(yè)單位退休干部、民主黨派人士,有的是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大學畢業(yè)生,有的曾擔任市區(qū)“兩代表一委員”。來自不同行業(yè)、不同身份的宣講員,將自身的學識經歷與理論政策有效結合,面向黨員群眾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和形勢政策教育。
服務發(fā)展,做好基層理論宣講“兩個結合”。一是堅持全面性宣講與針對性教育相結合。在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等重點內容進行宣講的同時,針對不同群體,有側重、有目標地進行宣講。既注重強化理論基礎,政治修養(yǎng)和法治意識,又注重圍繞社會實際問題,開展答疑解惑。二是堅持集中宣講和經常宣講相結合。每月組織開展1次社區(qū)集中宣講活動,著力營造規(guī)模效應、集群效應,形成影響力、滲透力。另一方面,將宣講活動融入百姓生活,做到經常化、生活化。社區(qū)充分利用各類文明實踐活動,通過小專題講座、咨詢解答等形式,使宣講活動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力求實效,推動基層理論宣講“三種形式”。根據受眾對象的不同,采取多種形式,使黨員群眾坐得住、聽得懂,記得牢,力求做到“短、精、準”。一是專題式宣講。即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重大會議、重要活動講話,制定專門的宣講計劃,組織宣講員分專題深入開展宣講。二是菜單式宣講。針對基層群眾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結合中心工作,分類擬定宣講主題,以菜單形式定期公布,由黨員群眾“按需點菜”。同時,結合宣講員的特長,分配具體宣講任務,增強宣講針對性。三是互動式宣講。宣講員發(fā)揮與群眾聯(lián)系密切的優(yōu)勢,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采取與群眾拉家常、談心交流等方式,不失時機地進行宣講,用身邊的事說好生活中的理,用家常話說清“大道理”,讓基層黨員群眾愿意聽、聽得進、聽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