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樓棟既是連接居民與社區的橋梁,也是打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切入口與突破口。為提升轄區治理服務水平,更有效滿足居民多元化服務需求,濱湖世紀社區黨委積極探索黨組織領導下群眾自我管理、協商共治的有效方式,致力于貫通基層多元治理的“毛細血管”,努力構建“共商共建共享”治理新格局。
筑根基固堡壘,做強引擎。濱湖世紀社區黨委不斷織密“紅色”治理網絡,舉賢用能。通過制定樓組黨建三年行動計劃、“三在”黨員社區履職報到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化措施,深化黨群“連心橋”工程,打通黨員與社區、網格黨組織、樓組黨小組溝通渠道,將“紅色觸角”延伸至居民群眾日常生活之中,凝聚社區黨群共治強大合力。挑選責任心強、熱心社區工作,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黨員干部、離退休老黨員或老干部擔任樓棟黨小組組長,按照各自負責領域,責任到人,工作到位。構建以樓棟黨小組長為核心的“三長三員”樓棟治理隊伍,使樓棟黨小組成為推動樓組黨建、樓組自治、樓組創建的“主心骨”。截至目前,社區建立278個樓組,報到黨員3800余人。
強陣地促改革,做優機制。社區黨委多措并舉推進社區網格黨建精細化管理,以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定期組織樓棟長、黨員開展特色活動,帶動居民從“為我而治”向“為群服務”轉變。規范樓組組建機制,開展樓組黨群見面會,推選黨小組長、規范樓組事項。建立培訓機制,開設樓組成長課程,進行增能培訓,深入聯系服務群眾。健全議事機制,開通黨員群眾網上議事報事功能,引入綜合執法保障,實行協商議事閉環運作。完善評估機制,對樓組創建進行綜合評估,加大群眾認可度測評。通過樓棟黨小組,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累計解決電動車充電、噪音擾民等問題3000余件,增強了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抓關鍵優服務,做實功能。社區以民俗節日為依托,每逢節假日在樓棟舉辦多場主題活動,將黨建、文化等元素有效結合,拉近鄰里距離,豐富居民閑暇生活,提升黨建溫度,有力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同時設立樓組公益金,按照“群眾有需要、黨員能做到”的原則,將八個到家、協商議事等打包成項目,以樓組為單位進行策劃申報實施。每年設立200萬元社區居民自治專項資金,賦權樓棟黨小組長和居民組織領辦服務治理項目,協商議事、樓組自治等7大類530多個服務項目,交由278個樓棟黨小組、121個公益性社會組織、72支志愿隊伍、120多支文體社團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