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堅持黨建引領,從整治城鄉人居環境,到調整經濟結構、產業融合發展,帶領各村走出一條特色產業、共同致富的創新發展之路。
繪制“發展圖”,借勢發力優化村莊面貌。一是“借”政策紅利之風。2019年,省市區鎮村五級黨組織自上而下,織就一張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發展網”,大圩鎮搶搭“文旅”列車,正式啟動“圩美·磨灘”鄉村振興項目,迎來發展黃金時期。二是“借”企業資金之力。高度凝聚多方支持,包河區委區政府專門成立區屬國企,大圩鎮黨委政府整合村和鎮屬集體企業的力量,深度融合多項資金。三是“借”區位優勢之利。項目規劃設計充分發揮“近郊型鄉村”的區位特點,充分利用大圩鎮農村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因地制宜發展文化體驗、都市農業、鄉村旅游、餐飲休閑、主題度假等項目,著力打造合肥市民近郊游的“首選之地”。
繪制“同心圖”,固本強元壯大組織隊伍。一是“強”班子隊伍建設。選優配強一線隊伍,2021年換屆后,大圩鎮新一屆村“兩委”展現“頭雁強、學歷升、年齡降”的特點。用好鄉村振興指導員和選調生隊伍,將人才支持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二是“強”集體組織統籌。圓滿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專門成立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規范高效經營管理村級集體資產,村民以土地、宅基地等形式入股,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三是“固”組織建設基本。落實“雙聯”機制和鎮村聯學機制,在鎮級組織建設帶動下夯實村級組織建設。對接優質指導資源,與省直、市直有關部門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促進黨建和業務水平“雙提升”。
繪制“作戰圖”,求變創新盤活土地資源。一是民房“變”民宿。針對“圩美·磨灘”鄉村振興項目,最大限度保留磨灘村莊肌理和房屋原貌,建造完成“精品民宿區”。引進先進設計理念,將自然和傳統文化元素完美結合,留住鄉村文化,記住鄉愁滋味,產生經濟效益。二是村莊“變”景區。堅持生態優先,清淤聯通村莊的坑塘水面和河道溝渠,常態治理生態環境,供游客欣賞游覽。突出文化傳承,“民俗體驗區”全面融入“吃、住、行、游、娛”的旅游要素,把鄉村獨特的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三是田園“變”樂園。借助2200多畝農田,嚴格保證農業功能不變,將農業發展與觀光旅游業深度融合。打造“觀光休閑農業區”,充分挖掘農產品經濟附加值,建設匯聚觀光游覽、農業勞作、瓜果采摘等活動的農業旅游目的地。
繪制“豐收圖”,增收致富充實村民腰包。一是就業“增”多。廣泛宣傳深入動員,將項目運營帶來的就業崗位鎮域內部充分消化,完善“三公里就業圈”。吸引青年人才“回流”,服務好“新農人”群體,不斷充實鄉村振興主力軍。二是收益“增”多。2021年磨灘村和沈福村合作社探索首次集體分紅。依托土地規模經營,磨灘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原來不到10萬元,穩定在100萬元以上。三是幸福“增”多。各村黨組織為民服務底氣顯著增強,扎實推進“開門一件事”“書記項目”的實施,辦實事辦好事暖民心。加強整治城鄉環境衛生,不斷美化村域面貌,打造新時代“圩美”鄉村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