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物業服務新模式,包河區包公街道寧國新村社區黨委深入推進“皖美紅色物業”建設,多方發力,以黨建“紅”助力治理“新”,不斷改善社區居住環境,增強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包公街道寧國新村社區黨委堅持以黨員群眾為抓手,以黨員活動為載體,以強化物業服務為目標,深入開展“黨建+”服務管理模式。
強隊伍,筑牢黨建基礎。引導、鼓勵、呼吁轄區內的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到日常組織生活中。堅持常態化、高標準、嚴要求,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堅持每月的黨員固定學習日制度,把支部建設和日常工作結合起來,把黨支部建設成小區的堅強戰斗堡壘。弘揚榜樣正能量,廣泛宣傳先進典型事例,用黨的優良傳統鼓舞群眾,用優秀黨員的事跡感召群眾,激勵小區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引導居民群眾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形成“見賢思齊、向善向美”的良好風尚。
構網格,打造黨建格局。寧國新村社區黨委按小區設立13個黨支部,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居民小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居民黨員”的組織鏈條,積極構建全覆蓋的縱向網格。同時,小區配備“紅色小管家”“社區小管家”“日日巡、經常問、立即做、實時報”,在小區日常巡查中,累計搜集并解決100余件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社區黨建品牌“紅五角”中的“議事角”為載體,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了解社情民意,聚焦居民關注的問題,因地制宜地開展議事協商、進行矛盾化解。力爭做到小事不出“議事角”、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堅持問題不回避、矛盾不上交,確保工作服務落實無死角,真正實現“黨建共商、事務共管、資源共享、文明共創、難題共解”,群策群力抓好黨建和服務。
建模式,形成黨建品牌。社區黨委以小區為主體,從小區的環境衛生、設施設備安全到業主的基本情況、主要訴求,進行全方位地調查摸排。黨委同物業聯動,形成多方聯合、齊抓共管的“紅色物業”平臺,物業管理服務進一步規范,居民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從組建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建強小區(片區)黨支部、提升物業企業服務質量等方面,提高“皖美紅色物業”建設質量,增強居民群眾滿意度。
重服務,厚植為民情懷。寧國新村社區黨委在提升自身服務能力的同時,亦注重志愿服務機制建設。由社區黨委對轄區內困難群眾進行結對幫扶,依托多種形式的慰問載體,母親節送康乃馨、春節慰問困難群眾、免費理發、定期義診、為高齡老人過生日……支部黨員積極參與社區黨委開展的各項志愿服務活動,使支部黨員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形成常態化。
講民主,堅持人民至上。寧國新村社區黨委在廣泛調研、聽取居民意見的基礎上,依托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建立起服務聯系居民的“連心橋”。寧國新村社區黨委組織人大代表、黨員代表、居民代表及物業公司等有關人員多方聯動,群策群力,共同探索出在全面摸排閑置地塊的前提下,盤活閑置資源解決停車難的方案。通過全面細致摸排,一環路邊一塊因規劃調整空置近十年之久,一度淪為“垃圾場”的空地具備整合的條件。經過近半個月的施工,位于南一環路與宣城路交口西北角占地1000平方米新建停車場出現在市民的眼前。路面整潔一新、停車位規劃有序,既美化了環境,又緩解了附近停車難的情況,得到了周邊居民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