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拋物是社區治理的一大頑疾,不僅容易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也使得居住環境和鄰里關系遭到破壞。濱湖潤園小區于2021年3月回遷,有安置房5400余套,隨著小區入住率的不斷攀升,高空拋物問題日益突出,居民安全感受到嚴重影響,也成為了社區治理的痛點。為解決群眾揪心事,破解小區治理難題,義城街道迎淮社區黨委以“四事四權”工作法為抓手,通過“有事好商量”多元協商,推進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形成技防人防雙管齊下,系統治理“懸在小區上空的痛”。
黨員問事,收集社情民意。為掌握詳實的情況,積極發揮以社區“兩委”為網格長,“兩長多員”、紅色小管家等黨員為網格員的小區治理隊伍作用,依托黨群家訪、入戶走訪、矛盾調解、民生服務的開展,將高空拋物作為重點事項針對性開展信息收集,把發生拋物的時間、位置、類型等進行詳細梳理形成問題清單。此外,社區迎鄰護家、“紅大姐”等黨員志愿隊聯動物業定期開展高空拋物(墜物)的風險排查,將隱患消除在萌芽中。
群眾說事,匯集民聲民智。調動廣大居民積極參與是治理高空拋物的有效路徑。社區以“三情”大走訪、迎鄰懇談日、項目經理接待日等活動為載體,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傾聽大家對高空拋物治理的意見建議;利用居民樓棟群、警民議事群等微信群組覆蓋面廣、直達群眾的優勢,開展高空拋物治理“線上”問卷調查,收集到居民多種渠道提出的加裝監控、適當曝光、加大宣傳、強化巡查等方面建議10余條,激發了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和自治意識。
代表議事,共商治理舉措。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社區發揮“有事好商量”機制作用,將高空拋物治理列入協商議事事項,召集小區黨支部代表、黨員群眾代表、人大代表、社會組織代表、監督委、物業方及第三方等,圍繞小區高空拋物現狀、安裝監控必要性、安裝具體位置、安裝多少數量及其他配套措施等開展多次協商,確定對小區34幢樓,50個單元的南、北面進行高拋抓拍全覆蓋,以達到震懾、取證的效果,并將協商結果向居民發布,廣而告之。
支部辦事,全程跟蹤問效。為保證全過程的群眾參與,在抓拍監控建設期間,迎淮社區黨委牽頭抓總、小區支部具體負責,并組建由社區小管家、紅色小管家、社會組織負責人、物業公司等參與的監督小組,從點位選址、管線鋪設、設備核驗到安裝調試及項目驗收進行全程跟進、現場監督,確保高空拋物監控系統保質保量,作用發揮最大化,構筑起一張“安全網”。同時,結合模擬法庭進小區、學生公交專線“流動課堂”、迎鄰普法講堂等,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各類群體宣傳高空拋物的危害性及其違法性。監控系統啟用后,針對居民反映的高空拋物,第一時間調取監控鎖定拋物者,并入戶對其進行宣教,使“肇事者”從思想深處認識到錯誤,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