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包公街道河濱社區黨委聚力精細網格治理,將群眾滿意作為黨建工作出發點,以星級黨支部創評為抓手,將“群眾滿意”作為“五星”支部創建唯一標準,加強黨員與群眾聯系,強化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推動基層治理與服務接地氣。
教育管理“有深度”,推進黨員教育新示范。著力提升黨員教育管理的嚴謹性、規范性,注重實效,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一是常態化開展基層理論宣講,通過黨員推薦、走訪調查,建立了“登高者”宣講隊,包括12個基層理論宣講員、10個政策宣傳員。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支部教育培訓的主線,系統推進黨員思想理論武裝培訓。二是多渠道配合社區黨委宣傳政策。深入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他們通過集中宣講、口口相傳、微信倡議等手段,宣傳垃圾分類、文明養犬、民族宗教、環境整治、保護母親河等政策,讓政策知曉率、政策推進速度大大提升。
組織建設“有力度”,打造黨建引領新平臺。著力提升黨的組織生活規范化,加強黨支部服務群眾能力建設,建立黨支部為民服務平臺。一是建立了黨支部服務載體—“心驛親河黨群服務站”,10位片區紅色小管家定期將平時收集到的問題訴求匯集到一起,建立片區問題清單。社區黨委按照清單,按照“先易后難、先急后緩”的原則逐一銷號,解決了如“安裝健身器材”“修剪樹枝”“清理堆放垃圾”等群眾身邊事。二是協調各方資源和力量搭建了黨群議事陣地—“鳳凰橋議事廳”,協商解決各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25件,如“私自開設消防門”“高層倉庫頻繁使用電梯”“綠化損壞補種”等問題得到全部解決。三是社區黨委根據群眾意愿和需求,開展黨建引領的系列公益主題項目,如“和你共成長”暑期夏令營項目、愛老護老益行項目等5個公益項目。項目的實施獲得居民群眾的熱烈歡迎,讓各類群眾都參與到社區活動中,推動“老有所依、少有所長、弱有所扶、病有所養、婦有所樂”的社區服務更進一步。
網格治理“有精度”,凝聚黨建合力新升級。建立西河灣黨建聯盟,聚合各方力量,梳理“片區民生熱點”,著力破解群眾關心的長期存在的問題。一是依托轄區企業、商戶的資源,建立合作機制。九獅橋片區是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薄弱,沒有老年助餐點。經過黨支部協調,轄區小林飯店愿意作為助餐點,為周邊高齡、獨居老人提供優惠的助餐送餐服務,解決轄區40多位老年人的吃飯問題。二是依托群眾自治組織和企業的力量,通過臨時資源置換,取得共贏局面。質監局小區樓前長期存在的巨大垃圾場,經過黨支部與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多次磋商協調,引入第三方企業進場清理,改建為擁有至少200個車位的便民停車場,可以自助停車、充電、洗車。同時為小區預留更多的場地,建設停車位、安裝健身器材,小區居民得到實惠。三是協調主管部門力量,建立常態管理協調機制。流芳橋北2000㎡小樹林垃圾遍地、無人監管。經過多次協調,區直有關部門對其進行改造、管理。黨支部聯系居民志愿者擔當監督員,安裝路燈、攝像頭,共同進行監督。小樹林的亂象已得到根治,改建為集運動、休閑、納涼于一體的街頭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