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業態蓬勃發展,方興社區新就業群體人數逐漸增加,目前近300人。為擴大黨在這一群體中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方興社區“把家底摸清楚、把組織全覆蓋、把服務做進去、把作用帶出來”理念,深入實施暖“新”聚力行動,推進新就業群體有效融入社區治理。
圍繞“統籌聯動”,在健全責任體系上下功夫。為切實解決新就業群體黨建“誰來抓”的問題,我們堅持全域黨建理念,構建起條塊結合、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黨建工作格局。一是社區黨委統攬。在社區黨委領導下,成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支部,由社區部門同志擔任黨支部書記,納入每月黨建例會調度事項,實行一月一清單、一季一調度,牽頭抓總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二是部門居民區聯動。落實管行業與管黨建的責任,實行“雙負責、雙聯動”機制,夯實城市管理部、發展服務部、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和屬地居民區工作責任,聯合開展黨建工作調研、信息數據摸排、安全生產管理等工作任務,共同推動新就業企業發展。三是社區兜底。在新就業群體較少的區域,依托社區黨委、居民區黨組織和非公黨建指導員,組建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隊伍,通過整合轄區資源力量,實行兜底管理。
圍繞“建強組織”,在推動兩個覆蓋上下功夫。社區黨委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統籌各類組織資源,推動黨組織應建盡建,讓黨的聲音“一貫到底”。一是摸清家底。主動對接轄區線上平臺和線下企業,以居民區為單位,摸清轄區內各分揀站、快遞點、外賣配送站、直播企業分布情況,精準掌握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人員數量情況,建立動態工作臺賬。二是建強組織。沿著能觸及新就業群體的工作鏈條和線下節點,根據行業、屬地特點,創新黨組織設置。針對快遞員、外賣員工作性質,社區組建流動黨員黨支部1個,針對湖北路街區特點,組織湖北路黨建工作指導站1個,對暫不符合組建條件的“新”企業,由社區選派黨建指導員進行指導。三是做實工作。對新成立的新就業群體黨組織,由社區黨委統一管理,持續做好黨員發展、企業服務等工作,力爭新就業群體黨員數量有效增加,解決新就業群體黨員比例低、骨干力量弱問題。
圍繞“服務解難”,在加強關心關愛上下功夫。針對新就業群體服務保障不全、溝通交流不順暢問題,我們聚焦其內在需求和實際困難,集聚各方面優質資源,精準精細開展服務,讓他們在城市生活中增強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一是建強服務陣地。圍繞新就業群體喝水熱飯、應急充電、途中休息等需求,整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站)、商圈樓宇黨建工作站、居民區睦鄰生活館、非公企業黨建驛站、職工之家等,建立1+10+N的歇歇角暖心驛站,提供“八項”基本服務,即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急可如廁、累可歇腳、饑可熱飯、傷可用藥、閑可充電,把關心關愛做在日常。二是組建關愛隊伍。統籌社區各職能部門資源,制定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計劃,推出涵蓋權益保障、成長賦能、聯誼交流等服務項目清單15項,利用社區樂治基金,整合工會、社會組織等資源,提供大病幫扶、子女助學等資金援助。三是常態問需解難。根據新就業群體建設要求,圍繞全生命周期和工作周期特點,組織開展“大走訪”活動,向200余名新就業群體發放問卷,分類組織新業態從業人員召開集體協商、征求意見會學習13場,收集并解決各類訴求30余個。
圍繞“作用發揮”,在融入城市發展上下功夫。針對新就業群體城市融入度、參與度不高問題,我們通過發揮黨組織把方向、守陣地、聚人心、促發展作用,努力將“治理對象”變為“服務力量”,實現新就業群體自身發展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雙向奔赴”。一是為行業自律助力。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員亮身份、服務亮承諾”行動,發揮黨員示范作用,以行業自律促進規范發展。組建湖北路和嵩山路雷鋒街商戶自律委員會,通過開展商戶自律、志愿服務實踐等活動,通過讓新就業群體、商戶參與志愿服務,助力社區治理。二是為基層治理增效。發揮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等人熟地熟事熟優勢,聘請外賣員、快遞員擔任社區兼職網格員,在城市管理中發揮監督員作用;發揮新就業群體黨員作用,引導成為黨員骨干,深度參與基層治理。三是為社區發展賦能。扎實開展“‘新’心向黨建新功”系列活動,召開湖北路、雷鋒街區、利港商圈建設座談會,邀請外賣員圍繞街區布點、道路安全等建言獻策70余條,引導新就業群體立足崗位為經濟社會發展獻計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