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義城街道用三個“黨建+”助推生態環境提升,縱深推進基層黨建與生態環境整治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
“黨建+網格”,織密環境衛生防護“責任網”。聚焦生態環境監管與保護工作,將社區、村生態環境監管與保護工作整合入網,黨員干部下沉至網格,一網覆蓋無死角。實行“定人、定責、定路段”工作責任制。下沉資源力量,推行“社區黨組織書記+網格指導員+網格員”生態環境網格化巡查,設立網格員200余名,建立一線發現問題、快速響應處置的閉環工作機制,打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最后一公里”。以黨員干部為責任主體,定時開展日常巡查,重點對“三河一湖”(塘西河、十五里河、南淝河、巢湖)岸邊有無亂堆亂放、河道有無淤堵隱患、公示牌設置是否完整、主次道路旁有無垃圾雜物等現象進行拉網式排查清理。今年來,共開展日常巡河300余次。建立問題臺賬,按時整改。力求工作不留死角,確保生態環境整治取得實效。
“黨建+宣傳”,唱響人居環境保護“集結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加強環境整治“滲透力”。堅持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共開展環境整治主題黨日30余次,環境保護群眾議事10余次。以會上講、實踐學、走訪談、微信推等形式,廣泛宣傳環境保護、政策法規等內容,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念,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以“黨建紅”促進“生態綠”。與此同時,每季度對黨員群眾志愿者進行培訓,聚焦生態環保政策、巡河技能提升等內容,建強隊伍素質。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以群眾參與創新宣傳模式,破解宣傳深度、廣度不夠的難題,推動形成“人人齊參與”的生態環境治理氛圍。
“黨建+示范”,創新生態環境治理“新路徑”。打造以黨員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聚焦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設置“黨員先鋒崗”、“民意收集崗”等崗位,選典型,評示范,發揮黨員模范帶動作用,激發群眾主觀能動性,解鎖生態環境治理“內部密碼”。全街道積極行動,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踐行者,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以點帶面,以榜樣力量影響周邊鄰里,以網格布局推動形成綠色文明新風。針對義城街道轄區內“三河一湖”的區位情況,街道黨工委積極發揮“夕陽紅”志愿服務隊作用,解決治藻、治污等生態難題,助力打造濱河人文景觀帶。自2013年成立以來,志愿者們每人每天志愿服務時長8小時,累計志愿服務時長93萬小時,累計打撈水草、河湖漂浮物和垃圾超過5000多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