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圩鎮以黨建引領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抓手,扮靚農村人居環境,促進文明村鎮創建,推動鄉風文明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煥發“新活力”。
精心規劃,以網格化夯實基礎。堅持以網格化管理作為文明村鎮創建的基礎保障,將全鎮劃分18個網格,配備18名網格長、116名網格員,構建形成“城里鄉下有人管、大事小事一把抓”常態化創建工作格局。2017年,全鎮最大的回遷安置小區金葡萄社區完成回遷,容納7400戶、近2萬居民。為走好回遷小區的文明之路,將小區劃分為3個網格、79個樓棟單元,并建立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確立一批黨員中心戶和示范戶,以黨組織建設織密織牢小區網格組織。成立道德建設委員會、小區自治理事會,搭建“和美堂屋”等協商議事平臺,培育挖掘“紅色小管家”、新鄉賢、樓棟長、文明衛士等骨干人員520多人。探索開設“圩美積分超市”,以“小積分”引領群眾自治和志愿服務“新風尚”。自2021年超市開放以來,已累計兌換8萬多積分。
因地制宜,以項目化補齊“短板”。2021年,大圩鎮申報實施“社區大舞臺”項目。利用小區公共空間,建成近4500平方米的金葡萄文化廣場,與安慶黃梅戲藝術劇院合作建成全省首個“鄉村振興、文化走親”基地。依托文化廣場,全鎮培育形成圩美實踐宣講團、“圩民說事兒”等一線宣講隊伍和花船、打夯、門歌等群眾文化隊伍31個,實現“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里”。2022年,大圩鎮申報實施“小伢們的鄉愁”項目。整合一部分室內空間,建成青少年活動中心,與鎮域內學校、種植園等聯動起來,開發開展一系列勞動實踐課程。今年,大圩鎮組織申報“清風食堂”項目,進一步推動實現“多有人情味、沒有人情債”,努力讓“紅事新辦、白事簡辦”成為一種普遍認同的社會風尚。
融合優化,以智慧化增強效能。下足“繡花功夫”,努力以智慧化推動文明村鎮創建和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后端,建成數字大圩大共治中心,制定創建問題辦理工作規范,建立健全問題接收、流轉、處置、反饋的閉環工作機制。在中端,開通圩美熱線,人人可撥打、24小時可聯通,對于參與次數多、貢獻大的群眾,將給予圩美積分獎勵。在前端,安裝了一大批具備對話功能的高清探頭,如電梯間的智能電動車阻車系統、樓棟下的“高空拋物”監控探頭、重點水域的“防溺水”智能預警設備等,通過手機終端就可以查看實時情況并與現場對話,實現社區治理服務智能性、精準性。
聚力轉型,以市場化提升形象。堅持以文明村鎮創建常態化,大力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大圩鎮探索實施城鄉環衛市場化改革,引進合肥湖濱物業,實行回遷小區內物業服務和鎮域范圍內環衛保潔、園林綠化、市政管養及應急工程等“四位一體”,實現一個市場主體“一兜到底”。注重向市場要效益,大圩鎮引進安徽省文化投資集團來到沈福村,實施改造提升項目,依托村莊原有肌理,以“福”文化為核心定位,致力打造涵蓋旅居度假、文創產業聚集地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創村落。今年以來,“三只羊”網絡電商助農產業基地、上海景域驢媽媽(驢爸爸)等先后落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