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社區藍山黨委在基層社區治理路徑上,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員帶頭作用,積極引導群眾坐小區治理“正席”,推動小區議事從“量變”到“質變”,讓“參與式治理”模式與小區居民達成共識,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主動“問事”,事事有態度。完善“支部黨員+網格信息員”包聯走訪機制,發動48名居民黨員,協助開展黨群家訪、文明創建、樓棟巡查等工作。依托小區紅色小管家、樓棟長、居民黨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主動“問事”,精準快速地了解民意、匯聚民智、解決民憂,提升黨員的身份感和責任感,截止目前,發動紅色小管家、網格信息員平穩有序自主解決51件居民反映事項。建立“映山紅黨員志愿服務隊”,按照“小區所需、黨員所長”的原則,合理分配,充分發揮黨員自身特長,使其能夠參與小區活動、樂于參與小區活。充分發揮黨組織“虹吸效應”,黨員不僅自己主動加入志愿者群,還帶領孩子、鄰居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愛國衛生運動、街區自治等基層治理的具體工作中來。
深入“理事”,件件有速度。為切實深入群眾,縮短與群眾的距離,藍山居民區推行“黨委+總支+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樓棟黨組織”多方共治管理模式,小區層面實行一居多會,建立物業與公共安全專委會,“兩委”人員擔任專委會負責人,監督物業履行職責,幫助化解矛盾,及時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樓棟層面建立樓棟黨小組,由樓棟黨小組帶領樓棟居民骨干,共同參與樓棟治理中,發現并解決樓棟問題。同時改變以往議事模式,由傳統的“會議議事”,變成樓棟、小區廣場、居民家中等實地行走,隨時隨地以靈活機動模式召開議事協商會,以拉家常、講政策、解難題、普民生、聚民情,極大程度上拓寬群眾意見收集渠道,對群眾關注、反映的問題妥善解決,確保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多方“議事”,溝通有溫度。針對城市社區治理的諸多難題,滿足多元的社會需求,藍山居民區擴大“議事圈”,由黨組織牽頭,居委會、片區民警、綜管隊員、轄區單位負責人、黨員、居民等共同參與,網格員每天巡查上報小區問題,由大共治平臺進行分流解決,每周召開一次大共治工作站例會,就本周存在問題進行梳理總結,對疑難雜癥進行現場溝通處理,明確責任主體,形成工作合力。在相關職能部門共治下,已為轄區企業、商戶、居民解決小停車難、電梯噪音、入戶門改造、老年活動中心等“急難愁盼”問題26件。(撰稿:吳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