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因為老伴去世,81歲的汪奶奶被女兒接到了上海居住。離開熟悉的環境,汪奶奶對家鄉合肥的思念一天天加深。近日老太太“吵著鬧著”執意要回家,這讓老太太的女兒吳女士很是頭疼,她不想讓母親成為空巢高齡老人,更何況當前疫情嚴峻。包河區煙墩街道濱湖明珠社區黨總支的黨員童琴,通過與汪奶奶的三次“紅色連線”,成功打消了老人的“危險”念頭。
你要聽女兒的話,一個人住生活不方便
這個春節,濱湖明珠社區工作人員放棄休假和與家人團聚,以電話、上戶的形式摸排外地返回人員。連續兩天晚上,工作人員發現濱湖明珠小區汪奶奶家的燈一直亮著,但敲門卻一直無人應答。汪奶奶經常參與濱湖明珠社區的志愿服務,還報名社區老年學校,多次在文藝匯演中登臺獻唱黃梅戲,社區工作人員都很熟悉這個老太太。為人熱心的童琴,2011年開始就在社區工作,可謂是社區的“老人”了,與來社居委參加活動的汪奶奶經常見面、打招呼,有時候還一起拉拉家常,也更為熟悉。她從物業找到汪奶奶女兒的電話,“汪阿姨,我是童琴。最近在上海還好吧,跟你講下你們走的時候燈忘記關了,社區聯系了物業從外面把電源關了啊”“最近的疫情你知道吧,一定要做好防護”“你要聽女兒的話,現在這個疫情不能回來,而且您一個人住生活不方便”,第一次連線,童琴通過吳女士了解到老太太最近總想著回家,她耐心開導著老太太的情緒,“好好我聽你的,你讓我別回去我就不回去”汪奶奶的連聲答應,讓童琴放了心。
她現在只聽你的話,你幫我勸勸她
幾天后的晚上,9點多,童琴正在社區整理當天新摸排的資料,吳女士打來求助電話:“我媽她現在老是吵著鬧著要回家,我不是不給她回去,但形勢這么緊張。我怎么講她都不聽,她現在只聽你的話,你幫我勸勸她吧。”透過電話,童琴聽到在吳女士旁邊的汪奶奶還在一直在說著要回家,隨后她讓吳女士把電話給了老太太,說道:“汪阿姨,你多看看新聞就知道現在這個疫情真的特別嚴峻,小區都是封閉式管理,能不出門就一定不要出門,而且你年紀這么大,更要注意了。什么時候能回來了我再給你打電話告訴你……”經過一番勸說,汪奶奶的情緒緩和了不少,童琴在交談中還得知老太太最近添了重孫子,連聲道喜。第二次連線的最后,汪奶奶提出了要寫信寄到社區,這份老年人樸實無華的真情讓童琴十分感動,她笑著說:“汪阿姨,你要是想找我們了,你就讓你女兒跟我加個微信,以后我們來視頻。”
多虧你的勸說,她這幾天好多了
2月17日,距離上次通話已經快一周了,童琴心里惦念著汪奶奶,于是主動打電話給了吳女士。在得知汪奶奶的情緒不錯、也沒再吵著要回家之后,童琴的感覺到了踏實,為了更方便地了解老太太的情況,她還與吳女士加了微信,表示老太太的情緒如果再有什么反復,盡管聯系她。“汪阿姨要是想家,需要我們跟她溝通,可以找我哈”“謝謝!近兩天她‘安靜’多了,多虧您的勸說”,疫情之下這樣的對話顯得尤為暖心和珍貴。
從事社區計生工作十多年的童琴,在面對汪奶奶這樣可愛的“老小孩”,以及少數居民的不理解甚至“暴脾氣”時,始終秉持一顆黨員的初心,從不吝于付出真心、關心、愛心和耐心。疫情爆發以來,她也一直沖鋒在戰“疫”一線,從年初二開始連續二十多天在崗,明珠小區隔離樓棟解封之前每天都是十一、二點才回家,家里兩歲多的二寶又比較粘她,媽媽不回家不睡覺。“我想我大概瘦了七斤,前段時間真是難熬,現在樓棟解封之后要好一些了。”她笑著說,“因為我是負責計生這塊,很多(疫情)信息要從這查詢,不敢回家早,早了可能會被臨時叫回來。”即使現在她也是每天忙到九、十點下班,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名黨員的擔當與奉獻。
“主任,我要給你寫信啊”
“汪阿姨,等疫情結束,我們再聚”……
(濱湖明珠社區:胡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