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園小區回遷安置已有十余年,小區居民逐漸適應了城市化生活,生活需求也發生著新的轉變。小區居民已經不再滿足于被動接受各類社區服務,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物業服務、鄰里矛盾糾紛成為居民關注的焦點,這對基層社區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和園網格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利用回遷小區熟人社區的優勢,挖掘有信念、有威望、有責任心的老黨員、老支書,培育“新鄉賢”。通過精神文明、文化、教育、思想傳承等方面服務與活動,引導“新鄉賢”積極參與到社區服務與社區治理中,積極探索一條適合回遷小區的治理模式。
暢通民意通道,讓居民說事有門路。針對群眾的所急所憂,和園網格黨支部聚焦問題,轉變工作思路,從廣抓面到精抓點,巧用小區“新鄉賢”,從四個方面聽民聲。一是以小區微公益項目為平臺,動員居民參與活動的組織、策劃和開展,在服務推進中了解居民需求;二是以樓棟黨小組長及居民樓組長等為抓手,讓他們充當黨組織的眼睛和耳朵,在樓棟常走常看,并在居民交流群帶頭發聲,收集居民訴求;三是以樓棟為陣地進行網格、居委會、物業、黨小組長、樓組長等網格化服務力量的信息公示,讓居民了解各方職責,精準表達訴求;四是推進“紅色走訪、黨群串門”、“八個到家”工作常態開展,在入戶走訪中查民情。
搭建議事平臺,讓居民謀事有著落。和園網格黨支部不斷探索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社區自治管理機制,動員小區有威望的老支書、老村長成立“新鄉賢”益事會,通過每周一次的協商議事會議將居民關注的問題擺出,讓居民與網格黨支部、小區物業、轄區民警等面對面議事、謀事、定事,明確問題職責歸屬,商討確定解決方案,做到“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同時,建立小區大事、民生事居民代表表決機制,通過居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助推居民事居民議,逐步實現自管、自治。
創新解決路徑,讓居民辦事有動力。明確問題責任方,商討解決方法,讓居民通過議事協商會表達訴求,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的知情權、建議權、決策權。但是,單一的召開議事協商會議只能是“紙上談兵”,問題處理后勁不足,跟進不到位,很多問題出現反復“上會”的現象。為此,和園網格黨支部與“新鄉賢”益事會進行商討,確定通過“掛牌”督辦的方式,推進問題有效解決。由“新鄉賢”對居民反饋的問題進行梳理上報并“掛牌”,并以派工單的形式反饋給物業等相關方,根據反饋結果一一“回頭看”,待問題整改完成統一簽字撤牌,真正做到問題反映有回聲、有跟進,提升居民辦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