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面前,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工作的內容、性質不一樣,但卻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相同的信仰,一起擔負著疫情防控的重大責任。一聲令下,毅然奔赴“戰場”,勇敢逆行。核酸檢測、疫苗加強針、信息摸排、數據匯總等,他們赤手空拳,一個桌子、一個簡易防護服、一個口罩、一個紅袖章、一件紅色志愿者馬甲走遍社區每一個角落。為了守護千家萬戶,他們挺身而出,早出晚歸,堅守崗位——他們就是包公街道寧國新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者與醫務人員。
方學峰是社區一名工作人員,他是名黨員,又是一位退伍軍人,還是一名全國優秀的網格員。自抗疫以來,他除了負責網格內的巡查,人員摸排、案件跟蹤等工作,還要組織轄區居民進行核酸檢測,2022年3月16日,他化身大白,為居民進行核酸檢測登記,一站就是三四個小時,不喊苦不喊累,積極擔當作為。
每次帶領志愿者上街巡查的時候,他都會一個商鋪、一個酒店的查看消殺日志、叮囑店家落實掃碼核驗、宣傳當前疫情防控政策、督促還未接種加強針的商戶盡快完成接種。
現在的他更是核酸檢測點的點長,從現場布置到人員分工,他都需要確保每個環節環環相扣、有序進行,面對群眾也要做到耐心、細心加貼心。他常說“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方學峰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普通社區工作人員的責任與擔當,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默默守護著網格內居民的健康與安全。
丁楠是80后,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新冠疫苗接種與核酸檢測一線的一名普通醫務工作者,更是一名老黨員。出現本土病例以來,疫苗接種與核酸檢測需求增大,作為一名黨員,她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加班加點,為的就是讓更多的居民在第一時間能夠打上疫苗、做上核酸檢測。
“健康守門人”,是丁楠對自己的定位和理想。她說,作為一名社區護士,崗位是健康戰線最基層、最平凡的,但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是一樣的,肩負使命、堅守基層、牢筑網底,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門人,就是她的堅持和信念。隨著新一輪的疫情爆發,為了讓有黃碼的群眾盡快拿到自己的檢驗結果,她總是第一時間通過微信通知他們;出診為臥病在床的老人導尿,她也是小心翼翼的操作,生怕弄疼他們,這也是對老人最基本的尊重。
每當提起家人時,她總是笑著說,“兩個孩子很懂事,父親是一名老黨員,也時刻提醒我要有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哪里需要去哪里。”笑容背后的心酸只有她自己知道。被問及是什么支持著她堅守一線,她說,是“好學力行,造就良醫”的初心誓言一直鼓舞著她不斷前行。
王國梅是包河區包公街道寧國新村社區已退休的主任,也是一名老黨員。在2020年自己臨近退休之際遇上了疫情最嚴峻的時候,面臨轄區大大小小26個小區需要實行封閉式管理的嚴峻任務,她毅然決定住在社區,24小時堅守崗位。為困難獨居老人送菜、一天巡查轄區好幾遍,有困難,她總是沖在一線,社區的人都親熱地稱呼她“王大姐”。
近期疫情反復,為了更好的守護轄區居民的健康與安全,她經常帶領志愿者一起上街巡查,督促居民戴好口罩,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場所,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現在的她又積極擔任核酸檢測點的點長,從信息登記員、現場秩序維護員、包樓志愿者、核酸采樣員等等,全部都是“王大姐”一個電話一個短信的溝通與聯系建立好了一支隊伍,用他們的力量一起守護點位的居民。
當先鋒作表率,他們在“疫”線為黨旗增輝添彩。這世上沒有天生的英雄,有的只是一個個平凡的人,在逆境中站出來擋在所有人面前,他們有血有肉,他們也會恐懼,也會疲憊,但他們有一個堅定的信仰,積極擔當作為,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用實際行動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