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區大圩鎮金葡萄社區作為大圩鎮首個新型城鄉融合型社區,涉及十一個村近2萬居民,傳統的生活生產方式發生改變,鄉親如何“相親”,鄰里如何“零里”,一家如何“宜家”,金葡萄社區黨總支在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中,以“融黨建、創和美”的工作思路,不斷深化“組團式”樓棟服務,深入協商理念,豐富和美內涵,營造樓棟文化,探索實踐一套接地氣、有效果、出特色的和美樓棟工作法。
“組團式”服務在樓里“生根”
一個平凡不過的上午,A區16號樓樓長黃榮正領著志愿者給社區居民志愿理發,下午還要去參加織愛社手工活動,為即將在大圩鎮第十七屆葡萄節開幕式上的愛心義賣做準備。走到單元門口,“有事就找黨組織,家門口的當家人”信息公示牌令人駐足,由樓棟黨小組組長、樓長、志愿者和社區網格責任人共同組成的“組團式”樓棟服務團隊集體亮相。
志愿者為社區居民志愿理發
公示牌上形形色色的照片敘述了樓棟里的一個個溫馨故事,展示了本樓棟的別樣風采:樓棟黨小組組長和樓長帶領本樓棟的七名黨員一起走訪4位獨居老人,給3位退伍老軍人送去節日的問候;大家輪流值班,連續多日上下班高峰期守在單元門口,向居民解釋勸導樓下電瓶車的規范停放;在社區共商工作坊召開協商會議,商量如何解決樓棟近期出現的高空拋物現象......
“協商型”共治在樓里“發芽”
樓棟單元門口大家各自提溜個小板凳坐在一起,手上拾掇著忙不完的小活計,嘴上說道著各家生活的酸甜苦辣,誰家添孫得子,誰家婚喪嫁娶......堂屋里居民們表演二胡、聊聊家常、有說有笑......“和美堂屋”工作法、“電梯工作法”、“全家總動員工作法”、“熟人工作法”等,一系列獨家自創的樓棟工作法接地氣,讓居民和親、樓棟和諧、小區和美的氛圍在家長里短的煙火氣中沁入生活,讓有事好商量的協商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這樣的景象是社區協商共治“一盤棋”的一角,居民的“熟人圈”正由樓棟逐步擴散至整個小區,線下利用和美堂屋、電梯、單元門口、小區廣場等搭建協商平臺,在話家常、常串門的過程中重塑“熟人”鄰里關系,一起為樓棟建設出謀劃策。線上通過樓棟居民交流群架起溝通的橋梁,傾聽民聲匯集民意,交流協商實時回應,樓棟里的問題在有商有量中消弭,做到“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
“特色型”文化在樓里“開花”
一些特別的人,可以凝聚一群人,帶動一群人,感染一棟樓。D區3號樓2單元樓長鄭明育愛好書法,寫得一手好字,春節期間免費寫春聯送給鄰里鄰居,平日里教樓棟里的小朋友練習書法,這棟樓在書畫中傳揚傳統文化,尚德之家的樓棟氛圍日益濃厚。
鄭明育教社區兒童練習書法
熱情爽朗的方瓊是A區12號樓的樓棟黨小組組長兼樓長,平時喜歡做些手工,帶著樓里的居民學習編織手工藝品,并通過愛心義賣將所得用在扶老助老志愿服務上,志愿精神在家門間傳遞,愛心之樹在樓棟里生長。
方瓊帶領織愛社成員編織作品
多樣的“樓棟工作法”,不變的樓棟和美之道,讓黨群同心、城鄉融合的理念如星星之火在各個樓棟里生根,在眾人的悉心灌溉下陸續結出和美之果。百花齊放各爭艷,萬紫千紅總是春,和美社區“大家”的景象便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