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祖國生日即將到來之際,大圩鎮金葡萄社區黨總支走進社區居民家中,翻開那段熠熠生輝的歲月......那些承載著記憶的老物件用其斑駁的印記,向我們訴說著70年來的奮斗史詩,共享時代榮光!
一把老算盤撥響經濟變遷
“看這把算盤,結實吧?除了搬家時不小心磕壞了一點,其他地方都好好的……”大圩糧站退休職工陸敏拿著四周包了鐵皮角的黃檀木老算盤說道。這把老算盤是陸敏剛參加工作時單位配置的,陸敏的父親就是一位老會計,做事細致認真,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她一畢業便考進曉星鄉(當時曉星集稱曉星鄉)財政所,從此開啟了與算盤的奇妙緣分……
這把黃檀木算盤自此陪伴了她二十幾年。“因為它承載了很多回憶……20世紀90年代初,大圩撤區并鄉,我調入大圩糧站工作,單位所進糧食的成本核算,農民兌換糧食計算,職工們的工資發放,這把老算盤始終陪伴在我左右。后來,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我每天也忙得不亦樂乎,老式算盤也逐漸被計算器、電腦等代替,但‘噼噼啪啪’的算珠敲擊聲卻始終令我難以忘懷,它見證了新中國幾十年來的日新月異,見證了祖國的繁榮,大圩的發展……”陸敏回憶道。
一艘花船,搖進新時代
“我玩花船50年了,現在還想把它繼續傳揚下去”“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鏘”,一陣陣鏗鏘有力的鑼鼓聲吸引了不少居民駐足觀看,原來是金葡萄社區俏夕陽花船隊正在為社區國慶匯演緊鑼密鼓的排練中,扮演“艄公”的胡家平或說一段快板書,或念一首打油詩,劃槳的兩人再來一段二人對唱,用地道的方言唱出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美好生活。
“我21歲就在隊里表演了,跟著老一輩的花船師傅建立起大圩鎮許貴村花船隊,如今都已經50多年了,現在花船表演也已成為大圩非遺項目了?!痹S明艷感慨地回憶道。被問及如何能堅持表演這么多年,她笑笑說:“剛開始就是單純因為喜歡,年輕時那會兒,白天在公社上工,晚上就在許貴油廠排練,沒有燈就點蠟燭,雖然條件艱苦,但我和隊友們都認真堅持,一晃也這么多年了。”如今大圩花船陸續走上大圩葡萄節開幕式、合肥市城隍廟文化節的舞臺,成為大圩特色民俗文化的名片……
如今各村居民回遷入住金葡萄社區,現已72歲的許明艷依舊活躍在社區各類文化活動中?!半m然現在大家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但老文化不舍得丟,花船歌里唱的是大圩的變化,唱的是祖國的變遷,我們要把它繼續傳揚下去……”
憶農耕歲月,講大圩故事
家住金葡萄家園A區8棟的李克倫今年已經60多歲了,打從懂事起,他都一直在跟木器農具打交道,也沉淀出一份特殊的感情,很多已經消失的農耕用具,在他家里都能見到?!斑^去干農活都是靠它們來做運作,比如說這石磙就是祖上留下來的,有很多人想收購我都沒有同意?!碧崞鹦轮袊闪?0年來農民生活發生的變化,李克倫有一肚子話要說:“以前沒有機器,耕地全靠牛來犁,拉谷物就用板車,既費時又費力,雖然每年都辛勤耕作,但維持一家人的溫飽都有困難。后來土地包產到戶,糧食產量提高了,農機具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
2003年,第一屆大圩葡萄節隆重舉行,此后大圩旅游業逐漸發展,李克倫也將四畝良田改造成溫室大棚,種上葡萄和蔬菜等農作物,政府一項項改革措施讓大圩老百姓的收入開始翻倍增長……
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農具已經基本派不上用場了,但它們卻見證了大圩老百姓勤勞奮斗的歷史,也見證著新中國成立70年來,農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斑@是祖祖輩輩凝結的農耕智慧,也是現在美好生活的映照,得好好保存……”李克倫笑著說道。
崢嶸70載,與國同夢。70年櫛風沐雨,我們攜手走過;70年輝煌成就,我們共同見證。一個個老物件,敲開70年崢嶸歲月,透過它們,我們看到了時代的進步,更感受到當下生活的美好!讓我們衷心祝福偉大祖國,祝福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