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力,依據《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11月21日上午9:00,大圩鎮黨校在大圩鎮黨群365服務中心(大圩鎮游客接待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合肥市委黨校副校長汪秀坤,包河區委副書記、黨校校長徐生彬,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夏熙武,包河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葛哲春,大圩鎮黨委書記、鎮長朱國棟以及鎮黨政班子全體成員,鎮機關各部門正副職,各村、金葡萄社區黨組織書記、副書記、組織委員參加揭牌儀式。
第一階段:開校第一課
當天活動現場,第一環節是由中共合肥市委黨校(行政學院)副校長汪秀坤給到場參加活動的102名黨員上開校第一課,主題是“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汪秀坤從深刻把握總要求、學習核心要義、全面貫徹落實重要講話精神等三個方面,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解讀,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意義,對在座黨員全面理解、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來自迎河村的90后基層黨務工作者王慧感慨道,“汪校長的課主題鮮明、分析透徹,對我們系統理解、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第二階段:黨校成立揭牌
揭牌儀式上,大圩鎮黨委書記、鎮長朱國棟同志宣讀了中共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委員會黨校校務委員會成員名單;包河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夏熙武同志致辭;汪秀坤、徐生彬同志共同為黨校揭牌。
8+X紅色教學基地,把準黨校姓黨“定盤星”
大圩鎮黨校是依據《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打造的集黨的理論、黨性教育、鄉村振興、經濟發展、社區治理、能力素質提升、領導干部上臺講等功能為一體,并規范化運行的鎮級黨校。
“根據我們現有資源,整合盤活并打造了8+X紅色教學基地,即8個主陣地+多個紅色教學點。”鎮黨委書記、鎮長朱國棟介紹,結合鄉村振興發展實際和特點,大圩鎮選擇了8個具有代表性的現場教學基地,按照“六個一”標準(即有教學設施、有組織機構、有師資隊伍、有教學計劃、有管理制度、有經費保障),扎實推進鎮級黨校主陣地建設,“后期我們還將分別在各村、社區、轄區企業設立教學點、微平臺、紅色基地。”不斷延伸黨校“觸角”,進一步打通黨校與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之間的“最后一公里”。
據悉,大圩鎮黨校8個主陣地建有多個室內功能區以及黨建遠教廣場、葡萄教學服務陣地、文化旅游基地等多個室外功能區。
百位名師齊聚力,念好創新教學“融字訣”
大圩鎮黨校以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為主要培訓對象,并將大圩鎮黨外干部、優秀企業家、模范村干部、致富能手、“新農人”等也納入其中。在講師資源上,其建立了一支穩定的專業化師資隊伍,分別為各領域專家、省市區委黨校老師、農業種植專家、經濟發展研究領域專家、社區治理專家在內的百位名師,并擇優選聘一批思想政治素質好、實踐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黨務工作者、先進模范人物、致富帶頭人等擔任兼職教師。
時代在變,需求在變,問題在變,致力于一線黨員能力提升的“最前沿課堂”必須也要變。從課程形式來看,大圩鎮黨校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資源,把課堂延伸到“田間地頭”、“廣場上”、“項目現場”,讓學員能真正融入課堂、學有所用。從課程內容來看,大圩鎮黨校始終堅持在實事求是中創新,在堅持把黨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作為黨校的主業主課的原則下,結合大圩發展實際,按照“政治理論+黨性鍛煉+特色課程”的布局,制定了包含黨的理論、黨性教育、鄉村振興、經濟發展、社區治理、能力素質提升六大領域課程。
“除了原定的課程內容,我們的教學內容還將針對不同的學員群體,‘量身定制’培訓內容。”朱國棟介紹,大圩鎮既有萬畝葡萄田、成熟的市民生活小區,還有濱湖卓越城這樣的成熟商業項目,在多元化發展態勢下,黨校的課程內容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培訓真正與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不僅打通了黨員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還發揮了鄉村振興大學堂的重要作用,真正打造鄉鎮黨校教學的‘大圩樣板’。”
實現“八個一”目標,開發實效精準“智能彈”
把準黨校姓黨“定盤星”、念好創新教學“融字訣”,更要開發實效精準“智能彈”。隨著時代從“面對面”向“鍵對鍵”的智能發展,群眾從“地頭里”向“電梯里”的集中遷移,黨校建立的實效重在精準解決問題、培養人才,讓黨員群眾提高思想境界、增強本領能力、鍛造過硬作風。
按照鄉村振興、經濟發展、社區治理等人才隊伍建設的相關文件要求,根據規劃,大圩鎮黨校將實施八大培育計劃,建立起結構合理、機制完善、充滿活力、精干高效、適應鄉村振興、經濟發展、社區治理需求的帶頭人培育體系,實現“八個一”目標。即:培育一支懂農業、戀農村、愛農民的鄉鎮干部隊伍;培育一支數量足、結構優、素質高、作風實的村干部隊伍;培育一支有理想、能力強、懂治理的社區治理“領頭雁”隊伍;培育一支市場掌控強、經營模式新、從業理念專的產銷對接經紀人隊伍;培育一批知農時、懂農事、有技術的新農人;培育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富本領的鄉村人才;培育一批善經營、會管理、能示范的合作社領軍人物;培育一批能力強、素質高、熱心公益事業的社區能人骨干。
“頭雁帶群雁”構建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新農人”知農事、懂市場、理念專,“創業曲”奏響示范發展最強音,大圩人正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奮勇爭先打造新時代最美幸福小鎮,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為包河在全省率先建成現代化中心城區展現更大擔當,為合肥加快打造“五高地一示范”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