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常青街道姚公社區以黨建為引領,聚焦居民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建強組織體系、匯聚多元力量、升級服務載體,將治理觸角延伸至每個樓棟、每戶家庭,推動基層治理從“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轉變,讓社區成為居民心中的“幸福港灣”。
建強紅色堡壘,織密治理“一張網”。健全聯動機制,筑牢組織根基,推行“黨組織+網格+樓棟”三級聯動機制,將轄區科學劃分為11個基礎網格,由社區“兩委”成員擔任網格長,精心選拔黨員骨干、熱心居民擔任樓棟長,構建起高效的“15分鐘響應圈”,確保基層治理指令快速傳達、落地見效。針對獨居老人、高齡老人等特殊群體,積極開展“窗簾之約”行動,實施常態化摸排,建立涵蓋健康狀況、幫扶需求等信息的動態臺賬。同時,聯合轄區醫療機構推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特殊群體提供專業的用藥指導、居家護理等服務,讓他們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依托社區“居民協商議事廳”,邀請居民、物業、業委會圍坐交流,今年以來已成功解決小區停車難、垃圾亂堆放、雨污混接改造等民生問題5件。充分運用線上微信群和線下網格化等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將居民訴求分類梳理成“問題清單”,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制定“解決方案”,及時處理反饋,形成閉環管理,群眾滿意度達90%。
匯聚多元合力,激活治理“一池水”。社區積極深化“黨建+志愿”模式,組建“防災減災志愿者服務隊”“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等多支隊伍,廣泛吸納黨員、學生、退役軍人等加入志愿者行列,形成強大的志愿服務力量。志愿者隊伍積極組織開展“送餐上門”“公益理發”“文明宣講”等各類服務活動,年均服務時長超400小時,以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居民生活帶來便利。加強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現資源共享,與轄區3家企事業單位開展結對共建,推動資源共享、服務聯動,聯合銀行開展防詐騙宣傳活動,提高居民的防騙意識;聯合學校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增強居民的防災自救能力,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
升級服務陣地,打造惠民“一站式”。推進服務中心改造,提升辦事效率。完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優化“一窗通辦”服務流程,將社保辦理、退休辦理等服務納入“最多跑一次”清單,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減少居民辦事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針對高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行動不便的實際情況,專門安排工作人員提供上門服務,將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讓特殊群體感受到社區的貼心關懷。拓展社區陣地服務功能,合理劃分圖書室、心理驛站等功能區,定期開展“親子閱讀”“情緒管理課堂”等活動,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社區服務站設立“暖心驛站”,為外賣員、環衛工人等新就業群體提供飲水、充電、臨時休息等服務,累計服務200余人次,讓他們在忙碌之余感受到社區的溫暖。(吳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