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義城街道迎淮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聚焦基層治理堵點、民生服務痛點、文化建設難點,通過建強組織體系、做優精準服務、激活文化動能,推動社區治理效能持續提升,讓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門口不斷升溫。
建強治理體系,構建“精細管理”新格局。針對社區環境治理難題,迎淮社區通過組織紐帶,推行“黨建網格”與“治理網格”雙網融合,黨支部書記兼任網格長,信息員擔任微網格員,形成“黨委—黨支部—樓棟”三級組織架構。建立多方聯動機制,聯合多家共建單位開展共享單車亂停整理、“牛皮癬”清理、暢通安全通道等志愿活動,并向居民宣傳精細化管理的意義和內容,形成“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圍,三季度以來共開展專項行動5次,聯合4家共建單位,發動志愿者總數達200余人。迎淮社區充分發揮“紅大姐”志愿服務隊作用,針對居民活動頻繁的法治廣場,建立“每日巡查+即時清潔”的常態化維護機制,每周2次定期對廣場地面垃圾、綠化帶雜物進行清理,并對公益雕塑、景觀小品進行擦拭維護。
做優民生服務,孵化“鄰里溫情”新家園。為持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社區黨委認真汲取“窗簾之約”經驗做法,面向社區內的孤寡老人、殘疾人、困難家庭等群體,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精準摸排走訪,建立臺賬,由黨員進行“一對一”或“多對一”結對幫扶,做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截至目前,迎淮社區累計走訪群眾180戶,建立幫扶臺賬328份,解決群眾實際問題50件。為引導居民有序參與社區事務決策,由社區黨委搭臺,打造“迎鄰議事會”協商平臺,自議事協商開展以來,先后落地了修建便民小道、優化人行門禁、加裝高拋監控、新增充電樁、新建便民公廁、新增電梯風幕機等便民項目20余項。針對居民集中反映的“僵尸”三輪車長期占道停放現象,迎淮社區通過全面排查、多方宣傳、走訪溝通、集中清理等方式,將30輛長期盤踞路面的“僵尸”三輪車清運至地下車庫臨時停放點,為居民提供方便整潔的停車環境。
激活文化動能,構建“精神共富”新氣象。社區黨委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老年大學等陣地,在社區講黨史、述初心,舉辦“觀看經典紅色電影”、“黨史知識競賽”等活動,今年以來共開展活動5場,惠及居民1000余人次。以傳統節日為契機,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老年大學書畫社、舞蹈隊等文藝骨干力量,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文藝匯演活動,發揮群眾文化廣場作用,截至目前,共開展文藝匯演3場,參演人數超200人次。由社區黨委牽頭,常態化開展“老年友好共享餐桌”服務,向轄區老年人及失能居民提供愛心助餐、生活慰問和健康關愛等服務。并結合傳統節日,開展月餅制作、節日習俗分享等特色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今年以來開設“共享餐桌”20次,惠及500余人次。